新媒体艺术语境下民族神话的保护和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新媒体艺术语境下民族神话的保护和传承

王冬张雁吕丹桔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全国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长期停留于表层。民族文化的介绍和保护手段单一,多数还仅限于文字。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易于被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将其应用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1引言

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驱动下,新媒体艺术形态充分体现了艺术、技术的完美结合并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文化和商业等领域。民族神话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古代人民通过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加以曲折反映,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以征服自然力、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作为人类最初的文学,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最强健的生命之根[1]。新媒体艺术能够对民族神话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2题材选择

民族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本文以佤族司岗里创世神话为例,详细介绍新媒体艺术在创世神话中的演绎及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创世神话对民族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塑造了民族性格,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尚德精神和敢于战斗,自强不息的反抗精神[1]。它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为诗歌、小说、戏剧提供了奇伟瑰丽的民族素材和有益源泉。它给予当今的科学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启迪功能。

神话故事本就是动画的题材之一。佤族司岗里传说,它不仅是一个传说更代表了佤族的文化核心。司岗里”,来自于佤族民间创世纪神话传说,意即人类祖先诞生的地方,或者说“孕育人类祖先出来的护育器”。“司岗”,佤语指“葫芦”或“山洞”,“里”是指“出来”的意思。“司岗里”即指人类的祖先是从“葫芦”或“山洞”里出来的。司岗里”传说中认为,自己拥有太阳、月亮、山林、动物及其一切,这一切都是有灵的,都按照他们的意愿存在,也主导着他们的生老病死。司岗里”可以说是佤族历史以及佤族文化的总源头。首先有了“司岗里”才有了佤族,才有佤文化。司岗里文化涵盖了佤族的木鼓文化、剽牛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酒文文化等等。所以这一创世神话适合作为动画这一新媒体艺术的题材选择。

因为题材是神话故事,很多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比如,故事中说到,葫芦受到上天的旨意,怀孕并生出很多的小人。可以用动画特效,将一束光从天上射下,正好射在葫芦上,来表现葫芦接收到了上天的旨意。让葫芦身体发生形变,越来越臃肿,表明怀孕。葫芦壳突然破裂,发出一道道金光,无数的小人从里面欢天喜地的蹦出来,着代表生产,象征佤族人民是从葫芦中来的。还有摄人心魄的猎人头场面,这是佤族古老真实的旧传统,充满了血腥和野蛮。但为了真实的记录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用动画的形式,用轻松的镜头语言,和简单绘制的场景,恰到好处的避免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整个故事都可以借助动画夸张和超越现实的表现技法,将文字表达转换成可视场景,增强故事的说服力的表现力。

3造型设计

佤族的沧源崖画,大量记录了古代佤族人民生产劳动、生活和祭祀等场景。崖画各地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画面积长1~30米不等,画幅小者为数个零散图形组成,大者图像数以百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道路13条,各种表意符号35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人物图形的描绘,均守正百律,以单色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崖画采用文字头符号为主要的记录方式,这种文化艺术形式本身就值得我们借鉴。当中有佤族的图腾标志牛头,有正在狩猎的场景,手拿武器的人物和正在逃命的动物符号。佤族是歌舞的民族,其中一副崖画详细的描绘了瓦寨中,有两个村民手举木棒,正在敲打一个硕大的木鼓,一群村民围绕寨桩,载歌载舞。这明显的展示了古代的祭祀场景。人物、动物、场景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符号属于抽象艺术符号,它对现实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很多符号体现出古代创作着的主观意向,朴实生动的表达了原始佤族人民的思想情感,生动有趣,独具民族特色,能使影片充满生命力,对动画的造型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使得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和技术有机融合,整部动画片体现出了精良性。

4动画音乐

在配乐方面,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司岗里》动画片整个故事中都贯穿了佤族特有的最神圣和尊贵的乐器木鼓声。拉木鼓场景本身就是佤族的宗教祭祀活动,除了木鼓声不绝于耳外,加入了佤族民歌作为背景音乐,用老魔巴似唱非唱的咒语作为住旋律,徒添了整部动画片的神秘感,使其更加符合这部动画片的背景题材。片中还用了小竹笛和三弦,其中的吟、揉合滑等指法,使得声音产生波动,余音袅袅,独具韵味。

5结语

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来理解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就这个“文”字而言,一理解为“形成文字”,意思是把语言记录下来,保存下来。二就是,说话要有文采,讲究艺术性,让民族文化披上美丽的外衣,把文化从研究学术的高度变成老百姓日常生活时刻可以感受到、主动愿意接受的生活的方式,这才能让文化自发的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朱红梅.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J].文化艺术(2013年Z2期)

[2]汪开庆,陈玉莲.民族艺术形式对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民族艺术研究

[3]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约翰·A-兰特.张慧临.译亚太动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海洋出版社.2007.

[6]孙立军,翟翼晕.影视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