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TAC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刘伟东

刘伟东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1221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TAC方案与非TAC方案对新辅助化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从而指导临床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法:北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血液科从2006年1月-2012年1月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4例,回顾分析观察组(TAC方案)24例,对照组(非TAC方案)为30例。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从而完成对TAC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评价。结果:治疗组24例中,无效20.83%(5/24);部分缓解45.83(11/24);完全缓解33.33%(8/24);总有效率79.17%(19/24)。对照组30例中,无效33.33%(10/30);部分缓解46.67%(14/30);完全缓解20.00%(6/30);总有效率66.7%(20/30)。P值小于0.05,据有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III-IV度骨髓抑制20%VS18%,III-IV度胃肠道反应12%VS11%,肝肾损害5%VS4.2%,P值大于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毒性:20%VS12%,脱发为100%VS56%,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TAC方案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麻木,未见明显运动障碍。两组均未见心脏毒性。结论:TAC方案对TNBC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是三阴性乳腺癌较好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TAC方案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07-02

材料

搜集我院自2006年01月至2013月01月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4例,全部为女性,年龄从32-76岁,中位年龄为52.3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其他为髓样癌3例,湿疹样癌2例,乳头状癌1例,大汗腺癌1例;PS评分0-2;观察组(TAC方案)24例,对照组(非蒽环类加紫杉类方案)为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理类型等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方法

TAC化疗药物采用表柔吡星75毫克/平方米,第一天;紫杉类采用多西他赛75毫克/平方米,第一天;环磷酰胺为600毫克/平方米,第一天。此方案化疗前应用蒽环类患者12例应用右丙亚胺预防心脏毒性,按10倍剂量于表阿霉素,每次应用表柔吡星前静滴。各化疗方案至少化疗2周期。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进行分别按RECIST1.1标准评价为无效病例数(疾病进展PD)、有效率病例数(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显效病例数(完全缓解CR);对总有效率(有效病例数+显效病例=治疗总病例数*100%)进行卡方检验。从而比较说明总有效率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性。并比较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24例中,无效20.83%(5/24);部分缓解45.83(11/24);完全缓解33.33%(8/24);总有效率79.17%(19/24)。对照组30例中,无效33.33%(10/30);部分缓解46.67%(14/30);完全缓解20.00%(6/30);总有效率66.7%(20/30)。P值小于0.05,据有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III-IV度骨髓抑制20%VS18%,III-IV度胃肠道反应12%VS11%,肝肾损害5%VS4.2%,P值大于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毒性:20%VS12%,脱发为100%VS56%,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TAC方案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麻木,未见明显运动障碍。两组均未见心脏毒性。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一百三十万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辅助化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由于其具有高危的生物学特性,药物作用靶点少,治疗手段相对狭窄,无法从较成熟的内分泌和靶向治疗中获益,对于TNBC患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为让TNBC患者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及更长的远期生存,目前越来越多地医疗人员关注这一类型乳腺癌。

目前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新辅助化疗相对于辅助化疗法具有较好的独特性,既能早期预防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病灶,降期局部病灶和病灶周围的淋巴结,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肿瘤和保留乳腺的乳腺癌切除术的成功率;还能提供肿瘤对哪些化疗药物敏感的信息,有助于患者术后选择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最为重要的是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出现了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完全缓解,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Wang等对153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NBC患者占13.7%)使用紫衫醇和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结果表明术前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有效的化疗方案成为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关注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同时,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亦不容忽视。本研究并同时从血液学、胃肠道、脱发、心脏、肝肾功能5项指标来评价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多西他赛是新一代半合成紫杉类抗癌药物,其作用位置是肿瘤细胞的微管,可促进细胞内微管聚合,保持微管稳定,抑制降解,导致肿瘤细胞无限繁殖受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表柔比星的化学结构与阿霉素非常相近,它是一种葸环类的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机制为抑DNA聚合酶的两个亚基α和β,使核酸的合成受阻,直接嵌入DNA的双链,从而阻滞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终止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杀死肿瘤细胞。TNBC方案的化疗中,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有协同作用,共同抑制肿瘤的生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TNBC对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较敏感,患者均术后病理评价疗效,总有效率达总有效率79.17%(19/24)。其中治疗组24例中,无效20.83%(5/24);部分缓解45.83(11/24);完全缓解33.33%(8/24);总有效率79.17%(19/24)。对照组30例中,无效33.33%(10/30);部分缓解46.67%(14/30);完全缓解20.00%(6/30);总有效率66.7%(20/30)。P值小于0.05,据有统计学差异。高于一些文献报道(22-51.4%)。

2011年的St.Gallen专家共识也建议对于TNBC首选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及紫杉醇三种化疗药,而非铂类。使用紫衫类和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结果表明术前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化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和乏力虚弱等与对照组仅神经毒性及脱发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20%VS12%,100%VS56%,P值小于0.05),但在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没有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因此,作者认为对TNBC初始治疗上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达到完全病理缓解,进一步提高生存率,而目前表柔吡星联合多西他赛的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TNBC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光之,皋岚湘,丁华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免疫组化三联阴性乳腺癌[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1):6—8.

[2]马睿锐,陈琳,陈欣,等.183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3):230-233.

[3]杨德宏,刘红,赵晶.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501-504.

[4]张慧明,宣立学,高纪东,等.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7):506-510.

[5]储君.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5):9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