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教育高国红孙洪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爱与教育高国红孙洪珍

高国红孙洪珍

高国红孙洪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南关中学261000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学生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人没有资格做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

爱,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爱,能使教育走向成功。

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可是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学之路,扪心自问,真正做到了把师爱的阳光照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吗?真正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吗?真正做到了让枯萎的小草发芽吗?没有。爱,只是我教育学生的幌子,爱的阳光,永远只照耀在好学生、乖学生的身上,对那些差生、调皮的学生,我对他们仍然是犯错就批评、斥责,对他们缺乏耐心、细心和关爱。好生和差生的天空,永远是一边晴朗一边多云。

还好,我及时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已无力挽回我的过去,无法挽救昔日的所谓差生,但自己在教学上也多了一份认识、一份思索。夏沔尊老先生说:“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圆的还是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里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没有水,任何形状的池子都毫无意义!”或许,一直以来我所关注的只是水池的方和圆,而忽略的却是水池里的水吧。爱,应是滋润学生心脾的甘泉;爱,应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爱,应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的权力。

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满怀感激地讲述了她的英语老师是如何爱护她饱受伤害的心灵的。她是个瘸子,尽管学习好,但平时备受同学们的歧视。那节英语课,要学lame(瘸的)这个单词,作者在忐忑不安,瘸子这个单词在深深地打击着她的心,她几乎可以想象到同学们那嘲笑的目光。但那天,英语老师故意让她和课代表去老师宿舍找备课本,并故意把宿舍弄成一团糟。趁她们在宿舍找,老师领着学生先学了lame这个单词,并约定再读时跳过这个单词,而且早读时也不要读这个词和课文。所以,令作者难堪的甚至心惊肉跳的事并没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作者的自尊,使她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让作者终生感激她的英语老师,那节课,嵌在作者的生命深处,赐给了作者战胜不幸命运的人格力量。四年后,作者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校。这位老师的爱,让作者寻回了自信心,抛开了歧视和自卑,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这个教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关爱学生,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因为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谁,只有能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细心、更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因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能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对老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就需要对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认为,这个音调,就是师爱。

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老师要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精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树立新的服务观念,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教育事业新的辉煌,让爱支撑起一片晴空。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才能诠释出教育的神圣,有爱才能成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总之,教师应该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内心,给教育插上爱的翅膀,爱会带着理想去飞翔,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在校园这一方净土里,让爱洒满学生的心田,哪里有教育哪里就充满爱。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事业也是一种人命关天的大事,它事关人的一辈子。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为了这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了一切的孩子,公平地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吧。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爱,才能让教育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