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终身学习型大学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谈终身学习型大学的构建

欧阳富安

欧阳富安/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终身学习型大学的构建是传统意义的大学教育模式朝终身化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理念的接轨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趋势。实施扩展大学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与学习内容,加强大学与社区、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与机会以及确立大学与大学顾客(学习者)新关系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与时代发展的融合。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终身学习;功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尚不能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大众的实际需要,所谓的高等教育功能基本聚焦于“学历获得”。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等同于学历获取的概念,在民众意识上远超过了其本身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终身学习思想日渐成熟的今天,高等教育应打破单一的学历教育形式,以更为弹性的方式对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推广,甚至是有效地普及大学课程,使大学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延展成为整个社会学术的阶梯、为社会全员而服务的智能库。

一、与终身学习理念的接轨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趋势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全球的高等教育应具备终身学习服务功能。即,大学必须为社会、自身以及特定对象,包括非特定对象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更具有优质高效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模式。

对于学习者来说,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对于学习机会提供者而言,则应使每一个公民或者学习者都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真正地形成自由的接近、接触大学,促进高等教育的终身化的融合。

二、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意涵与实质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立理论主要取决于终身学习存在的双重取向。一方面,是保持大学原有的固定的模式,但需要改变的是必须使学习的提供更为明显化和弹性化,使整个学习资源与机会通过整合更显效率;另一方面,则需发展新的学习过程、结果与环境。具有相应弹性、开放性的特殊性质,使大学从根本上融入地方社会发展,自然地转化为终身学习发展与普及策略的核心,成为为大众开放的终身学习环境的教育机构。即,“终身学习型大学。

(一)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实质之一:管理体制的开放

在西方的终身学习型大学建设的框架中,始终秉持把大学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开放的教育体系为理念,以达到帮助学习者在这个体系中自由地纵横移动,扩大他们的选择范围为目的。在美国和日本,许多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分银行”,即,每一个学习者可以不受固定学年的限制,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毕业。这样的制度使学生,包括社会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工作与家庭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何时、何地学习以及学习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学习等。

(二)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实质之二:教育资源的开放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体系。而在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这种封闭状态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除了学历教育作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之外,大学同样具有承担非学历教育的责任与职能。为了使更多人接近高等级教育的机会成为可能,使更多人因受教育机会而拉大的差距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有必要在包含大学在内的所有等级的学习、教育机会之间形成一个连环的,不存在脱节的“无缝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使学习发展到家庭、社区、职场以及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一切公共场所在内。同时,大学之间应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在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实训场地以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等方面真正实现学社的资源共享,使大学的服务功能不仅是在内部进行,在社会方面也能广泛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教育功能。

(三)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实质之三:教学模式的开放

大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基本上延续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最终结果是使学生更多地以一种被动状态接受知识。现代社会成员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概念,需要营造一种协作性、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有利于人们自主地确定学习需求,实现自我管理。在美国,为鼓励学习者的参与、互动意识而采用灵活、开放的协商课程模式或者学习合同模式是大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在协商课程模式中,由学生提出所需知识的方向与框架后,教师则提供实质性内容和学习方法,双方在协商基础上决定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评价学习的标准。这种教学制度是鉴于每个学员所具备的不同知识经验而相应设置的学习内容,学习合同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部分,与教师签订学习合同,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学生提供的支持性证据,对其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四)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实质之四:评价体系的开放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为关注的焦点。客观而论,无论从生源质量、学习者的特征还是从教育资源来看,一味以社会所需人才这一单纯标准来检验大学的输血功能是片面的。因此,终身学习型大学建设的实质上,尤其是在评价方式方面,除了常规的课程考试外,还应该把重点落实在对学生的思想操行、实践操作、社会交往等诸能力进行结合予以全面考核,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三、建设终身学习型大学主要面对的课题

(一)坚持大学的开放性,扩展大学平民化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惯以培养精英为对象的精英主义教育。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发展,当个人在经济增长、生活水准明显改观之后,对知识以及对精神上的渴求日益高涨,个人要求接受较高的教育思潮的兴起。但是,从更为客观的意义上说,大学仍维系以传统的适龄学生为中心。因此,未来的大学理想像应该是关注更多人群的学习意愿和行为,大学平民化的角色扮演应在未来更趋现实性。

(二)接受竞争与实现合作

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将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的格局。一系列具有教育机能的组织、机构都加入提供学习机会的行列中,大学将面对来自其他非正规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这种状况,在美国、日本、英国等不少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出现,而且趋势日益加剧。这种新形态下,传统形式的大学如何实现转型和变化,从根本意义上将取决于大学在功能、目标、课程及教学上的重新调整。以目前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与非正规教育的机构、组织之间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加大大学自身能力的捷径。

(三)拓展办学模式,确立大学与学习者新关系

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要以高等教育终身化体制的完备为条件来实现。在欧美国家,大学是实施终身学习策略的主要基地。在提供学习机会和场所、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开办各种类型讲座过程中,大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大学在拓展办学模式上应从国外相关先进经验上得到一定的启示。

可以得出,终身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可以以功能完善、专业结构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合作关系确立等多方面为切入点,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终身化的进程,完成向新大学机制的转换。大学制度要从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等几个方面予以必要的考虑。不难看出:终身学习型大学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元化以及弹性制的人性特征和要求是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程京武.学习型社会与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3年第2期

[2]肖绍清.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J],学术探索,2000年第1期

[3]黄富顺.大学在学习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与因应[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4]杜鹃,唐爱民.学习化社会教育内容构架的变迁[J].中国成人教育,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