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张荣美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

张荣美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通过三年的中职培养和四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重大突破,对于破解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人才培养

一、创设培养模式有效衔接路径,保障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

1.明确市场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与高校的有效衔接。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术培养。贯通培养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2.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适合“3+4”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企业专家、教研员、高校教师、本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衔接培养的原则,全方位参与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形成“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中职阶段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突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重构课程及教学内容,构建与对口本科院校贯通的课程体系。制定贯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从职业需求出发,打破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课程体系,将中职与本科阶段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达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1.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以专业教师、专业教研组、教学部、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为架构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除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学校教学管理中心的统一安排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外,还针对“3+4”班专门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教学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针对“3+4”班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使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加强过程监控,推行激励政策。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3+4”班进行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督促开齐开足课程,按时完成课程进度,实现对“3+4”班的培养全程监测与调控。同时,为促进“3+4”班的管理与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奖学金及技能大赛奖励制度。按一定比例设立相应奖项,每学年进行一次评比并发放奖金。

三、强化实训教学,保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打造技能型教学团队。同时引入多名企业教师兼职教师,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策略引入校园。

2.重构学生实训模式,真正实现技能培养

(1)搭建实践教学体系。(2)调整实训课课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强化基础设施配置,保障实训教学。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依据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先进性、实用性、体系化”的建设原则,遵循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规律,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4.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自习及业余时间在技能小组参加相关专业训练,获得实际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对于获奖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参加各级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优化评价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月段考核。

2.综合素质考核。

3.校内实训考核。

4.学年结束学业成绩考核。

5.顶岗实习考核

6.转段升学考核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培养模式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实行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进行师资配备和教学管理,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增加了一些难度。

2.实践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依然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及现象依然存在。

3.信息技术类专业技术更新快,课程相对滞后,课程体系修订周期难以适应新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矛盾突出。

“3+4”分段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自承担全省计算机应用专业首批“3+4”试点任务以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分析、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我们将继续开展对“3+4”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开拓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高素质专门化人才的培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