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合谷、三阴交对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按揉合谷、三阴交对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的影响*

翟伟叶赞△

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目的:观察按揉合谷、三阴交对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药物组,每组50例。穴位组按揉双侧合谷、三阴交,药物组静滴缩宫素。对两组产程时间、母婴安全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产妇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组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时间明显少于药物组。第3产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均在8~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进展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组的产程进展情况要优于药物组。结论:按揉合谷、三阴交穴治疗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穴位;合谷;三阴交;指针

分娩镇痛的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降低了孕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但有研究表明[1]分娩镇痛存在影响宫缩和产程的倾向,容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uterineinertia),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力减弱,产程延长,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增高,且易引起产后出血,产褥期并发症增多。笔者采取按揉合谷、三阴交穴治疗无痛分娩所致的宫缩乏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均为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产科住院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分娩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采用SPSS编程随机分组,将100例产妇分为穴位组和药物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及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根据《妇产科学》(第八版,2013年)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娩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进展由于产力异常而受到阻碍的难产。

1.3纳入标准①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分娩。②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③年龄:21~37岁,孕周:37~42周。④胎儿顶先露第一产程进展异常。⑤第一产程潜伏期进展缓慢,4h宫口扩张<1cm,或潜伏期超过8h;或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扩张<1cm/h,经产妇<1.5cm/h。⑥宫缩力弱,触诊宫缩强度为+,或持续时间短(小于30s),或潜伏期子宫收缩频率<2次/10min,或活跃期子宫收缩频率<2.5次/10min。⑦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①产道异常者。②胎位异常者,包括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面位等。③胎儿发育异常者,及巨大儿、小于胎龄儿。④伴有心、脑、肝、肾及内分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⑤精神病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穴位组取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90)取双侧合谷、三阴交。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的指腹,轻按所选穴位,着力向下加压,先轻后重,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度,作环形按揉。按揉时手指的指腹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穴位为中心,作一小圆形转动,不要使手指与皮肤滑动摩擦。按揉动作要连续,着力由小逐渐增大,再由大逐渐减小,均匀持续而轻柔地旋转回环。每次揉一小圆周为1次,频率为100次/min,每穴约2min。先逆时针按揉双侧合谷,再顺时针按揉双侧三阴交。

1.5.2药物组缩宫素2.5U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从每分钟5滴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

1.6观察指标

(1)产程时间评价:分别记录两组不同产程的时间。一般第1产程潜伏期约需8h,第1产程活跃期约需4h,第2产程约需1h~2h,第3产程约需5min~15min、不超过30min。

(2)母婴安全评价:分娩后用称重法(将所得质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记录产妇24h内出血量,并在新生儿出生1min内进行Apgar评分。产妇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500mL/24h为安全[3];新生儿Apgar评分:用于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程度,满分为10分,8分~10分为正常,4分~7分为轻度窒息,0分~3分为重度窒息[3]。

1.7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治疗后产程进展宫口扩张≥1.5cm/h,触诊宫缩强度为+。

有效:产程进展宫口扩张≥1.0cm/h且<1.5cm/h,触诊宫缩强度为+。

无效:产程进展宫口扩张<1.0cm/h,触诊宫缩强度为±。

1.8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表1两组产妇产程比较(x±s,h)

注:与对照组比较,Z=-8.113,*P<0.01

3讨论

现代妇产科临床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的催产方法较多,人工破膜、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并发症[5],如宫缩过强、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给母婴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针灸催产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镇痛、促进宫颈成熟、加强宫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等优势。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选取合谷、三阴交穴针刺催产,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尤其对晚期妊娠催产、引产有重要意义。

合谷、三阴交穴被列为妊娠禁用穴,同时又是催产的有效穴位,古今医籍中有诸多记载。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最早提出合谷穴“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朱橚在《普济方》中记载的催产穴位有合谷、三阴交、肩井、气冲等。陈会《神应经·妇人部》曰:“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楼英《医学纲目·卷三十五·妇人部·胎前症》亦明确记载了以补合谷、泻三阴交为主方的针灸催产方法。杨继洲《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卷九曰:“妇女难产:独阴、合谷、三阴交”。张介宾《类经图翼·妇人病》卷十一更是详细列举了针灸催产的治疗方法,如“产难横生:合谷、三阴交”;“子鞠不能下:巨阙、合谷、三阴交”;“下死胎:合谷(刺补之即下)。欲取胎:肩井、合谷、三阴交”。《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阴经穴主治》中,依据“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的观点,从妊娠妇人气血阴阳盛衰角度对补合谷、泻三阴交的催产机理进行分析,认为“盖三阴交,肾肝脾三脉之交会,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合谷为大肠之原,大肠为肺之腑,主气,当泻不当补,泻三阴交,补合谷是血衰气旺也”;“补三阴交,泻合谷是血旺气衰矣”。这段经典理论阐释对后世医家的临床应用与机理探讨仍有指导意义。

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补“合谷”则补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泻“三阴交”则泄肝之阴血。补合谷、泻三阴交,可通过影响气血、冲任、脏腑这三方面而促进下胎[6],为历代医家用于催产之要穴,现代研究文献报道刺激该穴可减轻产痛、缩短产程。合谷穴具有行气活血、镇静止痛、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的功效。针刺三阴交可以刺激躯干神经感觉纤维,传入脊髓中枢使其兴奋,再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盆腔神经丛兴奋,引起子宫肌肉生理性改变而产生子宫收缩。“合谷”“三阴交”为经典“下胎对穴”,两穴通过对宫缩的双向调节,达到协调宫缩、减少分娩疼痛的效果[13]。有学者认为,针刺合谷可促进宫体及宫颈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与释放,从而促进宫颈成熟和子宫收缩,有利于分娩的发动与进行。

按揉穴位属于“指针疗法”,指针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晋代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里就多处记载了指尖掐压治病的经验。这种疗法不用器具,不用药物,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治疗得当疗效迅速。指针无疼痛,容易被老人、妇女儿童接受。

本研究表明按揉双侧合谷、三阴交能加速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进展,产程进展情况要优于静滴缩宫素组。且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均在8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没有窒息发生。综上所述,按揉合谷、三阴交穴治疗无痛分娩产程中宫缩乏力,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9138)

参考文献:

[1]尹春艳,周敬珍,吕小燕,等.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1):1563-1567.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8.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61.

[4]韩颖.电针合谷穴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催产作用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37.

[5]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197-198.

[6]王睿,李惠,张鸥.“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