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2例新生儿气胸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12例新生儿气胸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

周群

周群(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选自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气胸7例,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中度气胸3例,其中2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例保守治疗、痊愈;重度气胸2例,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1例痊愈,1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气胸大多合并有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部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等。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气胸不容忽视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其死亡率。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20-02

气胸(pneumothorax)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根据新生儿气胸发病的原因和机理,大体上可分为医源性、病理性、自发性和特发性4种类型。其中医源性及自发性气胸发生率较高[1]。随着NICU的建立和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导致新生儿气胸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发病急、进展快,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因此及时明确病因,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自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气胸,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共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胎龄33-43周不等;早产儿6例,足月儿4例,过期产儿2例;顺产4例,剖宫产8例;呼吸机或CPAP过程中发生3例,应用PS后1例,原发病为肺透明膜病2例,重症肺炎1例,胎粪吸入综合症3例,自发性气胸2例。全部病例均置于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湿,给予心电监护,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及胸部X线。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患儿均有呼吸急促症状,其中病理性气胸6例,伴有青紫,呻吟,三凹征,烦躁,患侧胸廓呼吸音减低,心音遥远或移位,心音减慢或增快。医源性气胸4例中有3例发生在呼吸机或CPAP使用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表现为青紫加重、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青灰、经皮氧饱和度或PaO2急剧下降;1例发生在应用PS后。自发性气胸2例,1例仅有气促症状,1例同时伴有哭闹时青紫。

1.3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表现为生后经窒息复苏后持续呼吸困难,经氧不能缓解,或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呻吟、烦燥不安等;有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呼吸急促,查体可有不同程序的呼吸困难、紫绀;(2)X线胸片检查示气胸改变。

1.4方法:所有患儿均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常规保持安静、辐射台保温、维持基础代谢、心电、氧饱和度监护等治疗。确诊后即刻穿刺排气,穿刺部位为患侧第二肋间下与第三肋间上缘锁骨中线交界处,用5.5号新生儿头皮针行胸腔穿刺抽气60~100ml,症状明显改善后抽针。。

2结果

轻度气胸(肺压缩<30%)7例,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中度气胸(肺压缩30%-70%)3例,其中2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及灭菌输液瓶、中心负吸引器),1例保守治疗、痊愈;重度气胸(肺压缩>70%)2例,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1例痊愈,1例家属放弃治疗。

3讨论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危急症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气胸分类:(1)医源性气胸:系指由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的气胸。临床类型可分为闭合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2)病理性气胸是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后;(3)自发性气胸: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剖宫产儿。(4)特发性。

医源性气胸临床表现多较严重。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在于及时摄X线胸片,发现气胸后先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亦应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预防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复苏时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胸外按摩勿过频或过度用力;呼吸囊加压给氧时,最好接压力计,不可用力过大,对烦躁患儿应适度镇静。

新生儿气胸多发生于肺原发病基础上或在机械通气中压力过高及不均匀的气体交换时,使肺泡内气体容积超过其生理极限后破裂,胸膜表面肺泡破裂导致气胸[3]。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少量积气、症状轻时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大量积气应立即排气减压,张力性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本文病例主要原因为气管插管时过深、窒息复苏时应用复苏囊受控不当(加压过高、过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吸气峰压及呼气末压过高或早产儿在疾病恢复阶段及应用PS后未及时降低呼吸机参数,有报道气道峰压>25cmH2O时,气胸发生率要比低于此气道峰压时明显增高,故新生儿机械通气宜采用较高的频率、较低的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特别是早产儿更加要注意压力控制,以避免气胸的发生[4]。本组中有2例仅有呼吸急促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此时X线检查有决定性意义,故产科转入新生儿科后常规拍摄胸片,与病情不符时应及时复查,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新生儿气胸进展快,重者危及生命,死亡率较高,早期的诊断和适当的处理对挽救患儿生命至关重要[5],因此,新生儿突然出现气促、缺氧加重时,应考虑到气胸的可能,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确诊,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盛曙君,李红妩,黄华飞.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5):65-66.

[2]蒙来成.新生儿气胸61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0,(13):1725-1726.

[3]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363-365.

[4]西尔扎提.新生儿气胸49例临床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3).

[5]裘华兴,夏瑞明.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7):107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