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危害与控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烟草的危害与控烟

李权超于泱杨阳

【关键词】烟草;戒烟;控烟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34-0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更是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重要诱因。据最新统计,中国烟民已过3亿,不吸烟的二手烟受害者7.4亿,中国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但大多数人对烟草危害并没有深刻了解,且从1987年起,烟草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税源,如何在高利税和卫生健康之间取舍,是一项异常严峻的考验。

1烟草的危害

卷烟点燃时会产生极高温度(900℃),这时产生的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包含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美国的研究也表明,二手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

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数不胜数。据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对34400名英国男性吸烟者追踪40年的资料分析,吸烟造成的致命性疾病约有40多种,其中仅癌症一类疾病就有多种,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胆囊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等。最新研究表明,香烟烟雾可能会改变与肿瘤抑制基因如p53相关的肝细胞癌患病危险,并且增加原癌基因如neu的表达。总之,上述研究结果都显示了吸烟可能诱发或促进肝脏癌变[1]。不仅仅是引起癌症,吸烟对人体大脑、视力、心脑血管乃至全身各个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烟焦油可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造成色素上皮细胞的严重损害[2]。

许多研究还证实,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死亡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死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进一步增加。以上这些都可促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冠心病吸烟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吸烟者由冠心病引起的猝死要比非吸烟者高四倍以上,猝死的发生率还与每天吸烟数成比率。吸烟所以易引起猝死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而致使心肌电生活活动不稳定。同时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又可使心肌室颤的阀值降低而更易引起心室纤颤。另外也可促使血小板凝聚功能亢进而易形成动脉内血栓。这些因素均促使猝死的发生。

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及更年期提前。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发现大量不良的围产事件的发生与孕妇孕期吸烟有关。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吸烟致自然流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及胎儿生长异常低体重出生及并发症等发生率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上升。

被动吸烟比主动吸烟吸入的有害物质多得多,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室内吸2支烟的污染比室外高20倍,同一个吸烟者共同生活患癌症机会增加1.4倍,同2个吸烟者共同生活患癌症机会增加2.3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女性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者的1.6~3.4倍。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动吸烟者。家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接触二手烟的地方。根据2002年调查,被动吸烟人群中,82%在家庭中、67%在公共场所、35%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不同,在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也不同。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5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和199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人们在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

2我国控烟不力的原因

2.1控烟经费缺口很大,控烟人员能力不足[3]。《公约》生效后,中国用于烟草控制的经费有了一些增加,但与需求相比差距甚大。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控烟培训项目,但总的来说数量很少,控烟专职人员接受相关控烟培训的比例仍然非常低。目前开展的控烟活动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多部门合作,特别是跨部门合作的活动更少,政策倡导和检测评估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弱。

2.2控烟活动有序推进,反控烟活动无所顾忌。烟草企业及其烟草相关利益集团实施了大量的反控烟活动:组织研究和撰写反《公约》的《双对方案》;曲解《公约》文本;否定吸烟危害健康的科学结论,歪曲宣称吸烟者的权利;利用政府的公权力,消解控烟政策;采取降焦减害宣传策略,误导公众;通过赞助和促销等活动的变相烟草广告和营销作用,推动烟草的消费;烟草产业做强做大,使卷烟生产量逐年增加。

2.3控烟政策效果不佳,与《公约》要求差距甚大。尽管《公约》在中国生效已近五年,但国内现有法律法规与《公约》的要求相距甚远,还未有国家级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单独的有关控烟的法规;广告法迟迟未修订,烟草税率和卷烟价格偏低,且税价不联动,《执业医师法》中未把劝诫患者戒烟作为规定写入。

2.4烟草危害认识欠缺,控烟意识薄弱。人们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不足。2010年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的危害。大部分中国人对“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观点缺乏认识,86%的人对“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观点缺乏认识,并且教育程度高者,如医生、教师等人群有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主要与烟草企业误导宣传有关。

3应当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WHO建议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人们放弃烟草,为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2003年5月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既是烟草生产大国,也是烟草消费大国。我国的烟草产量相当于其他7个最大烟草生产国的总和。我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国人消费的香烟约占世界三分之一。

到2011年1月9日,是中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周年,按照承诺,中国应该开始全面兑现公约要求的内容。根据公约,每一缔约方应根据其宪法或宪法原则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每一缔约方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现在,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

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半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而且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4]。比如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2011年1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发布了2010年《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得出四点结论:①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②烟草流行后果严重,成为健康“第一杀手”;③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很低,与《公约》要求差距巨大;④烟草业阻挠控烟工作是导致控烟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4个人如何戒烟

①戒烟从现在开始,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的方法,通常3~4个月就可以成功。②扔掉吸烟用具,诸如打火机、烟灰缸,香烟,减少你的“条件反射”。③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④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研究表明:在戒烟初期多喝一些果汁可以帮助戒除尼古丁的成瘾。⑤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⑥告诉别人自己已经戒烟,不要给自己烟卷,也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⑦写下自己认为的戒烟理由,如为了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着想、为省钱等等,随身携带,当烟瘾犯了时可以拿出来告诫自己。⑧制订一个戒烟计划,每天减少自己吸烟的数量。⑨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等。一方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花较多的心思在吸烟上。⑩当有想吸烟的冲动时,可以用喝水来控制。事实证明水是戒烟的妙药,当感到空腹或想吸烟时,就先慢慢地喝上一杯水。⑾若单独使用行为疗法难以促成戒烟,尼古丁替代法或非尼古丁药物疗法常会帮助吸烟者戒烟成功。尼古丁替代疗法即用含有微量尼古丁的产品,如口香糖、鼻腔喷雾剂或贴在皮肤上的膏药等,来帮助戒烟者缓解戒烟过程中易怒、失眠、焦虑等剧烈症状。非尼古丁药物疗法,如伐尼克兰被证实能缓解停止吸烟后对烟草的渴求和各种戒断症状,又可以阻止尼古丁与受体的结合,减少吸烟满足感,并能显著延迟复吸。⑿当自己真的觉得戒烟很困难时,可以找专业医生咨询一下寻求帮助,取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成功戒烟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娜,庄贵华.吸烟与原发性肝癌.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9,30(3):25~26

[2]胡媛媛,杨玲玲,宫华青.烟焦油对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害.国际眼科杂志.2009,18(3):57~60

[3]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1~30

[4]吴楠,魏琼.对我国控烟立法的反思与重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10):1~57

作者单位:510507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