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钟少菡

钟少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语文课是具有人文价值并蕴含深厚思想文化的学科,它承载了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职业精神的神圣使命,能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作为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到课文中启迪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做人做事的职业精神,并在教学中逐渐渗透,让学生终身受益。本文将从改变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谈谈职教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对职教语文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2009年,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且强调要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可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勇于创新,更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对职教语文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一、改变课程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语文教师要紧跟形势变化,突出职业特点,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等方面来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1.立足课程目标,突出专业性。设计一节课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导语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而应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新《大纲》对语文课程任务和目标的定位,着力点在于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一是挖掘语文课的人文性,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充分挖掘了文本的人文性,才能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二是挖掘语文课的工具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

3.挖掘育人功效,突出德育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文本的价值和教育功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就业情况,激励学生勤奋向上、树立志向、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贯穿文本教学时,还要突出语文的德育性: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所讲的专心致志,把职业当作事业;二是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展示了诚实守信之美,认识诚信在为人处世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树立信誉至上和恪守诚信意识;三是锻炼坚强的职业意志,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能够激发学生勇敢地面对艰苦环境和困厄境遇,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学习成果上差距就更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注重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说教”,而应该走向实践。语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和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招聘、销售、采访实战训练,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学习资料,搞讲座、办板报等活动,在生活中掌握市场就业信息,了解岗位素质内涵,实现一般语文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迁移。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的设计者。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职业学校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一是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课堂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就要采用精妙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创设问题情境,质疑释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问题设计的艺术必须体现在教师的“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握提问的契机,创设提问的情境,选择提问的角度,不断变换提问的形式和方法,用提问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提问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体验,建立学习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以学促学”、“以兵带兵”,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确定小组的规模和形式,以学生自愿为基础,在4~6人之间作自由的选择组合,再根据人数、性别、性格、成绩、能力、思维品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确定其座位的编排和小组的姓名,然后分配小组任务。任务既有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也有日常的管理任务。任务的分配要具体,利用学生的差异,“兵教兵,兵练兵”。第二步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点拨,让学生做到预习阅读、自主讨论、主动问答、自评互判。第三步是设计课堂检测。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检测试题,既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第四步是通过习题和课后巩固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就课堂学习内容的疑惑加以研讨。最后要利用好课堂评价,注重对“全员参与”的评价。

3.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网络学习走入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内容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很难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上网浏览搜集材料。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年,总174期。

[2]《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期。

[3]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淮海职业教育,2007年,第二期。

[4]宋兴元赵珊珊《明确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淮海职业教育,2007年,第二期。

[5]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2008。

[6]蒙承陆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