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叶现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叶现长

叶现长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格林镇源泉小学贵州遵义563400

摘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推行,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在占据着教育的主阵地。面对目前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和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如何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又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应运而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近况与不足

1.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效率低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太低,并不仅仅只是教师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学生身上。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不但无法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对于新学的课程也从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所以,这类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对老师所将解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高效的课堂学习。

1.2教师过分在乎教学形式

我们通常会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碰上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讲台上讲得非常详细认真,学生在座位底下听得也非常投入,表现十分积极。但是在课后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非常薄弱,并没有达到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形式主义,没有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迎合老师的讲课,学生通常表现得非常认真积极,但是对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却一知半解,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这样只会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低。

1.3教师教学理念偏差,教学形式死板

学生所学的教材知识中的基础,对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一些错误的话,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被动灌输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懂得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懂得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教学过程死板单调,课堂上的气氛十分沉闷枯燥,所教的内容也不够明朗生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创新教学理念,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单一化教学理念,引入民主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地位,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交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要对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观察,以学生实际体验和内心感受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贴合度。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大家长的作用,除了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2.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因为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对教师而言,把握语文教科书就是把握了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先要认真研究、解读、理解和掌握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精心挖掘本节课的核心素养和训练要素,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教师还要必须了解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所准备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3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扎实而独立教学能力往往会使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同时,教学活动中会随时出现各种复杂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复杂现象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与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启发和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循循善诱的引导,能沟通师生情感,创设教学的和谐氛围。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要运用教师的才智来发展学生的才智。首先在教与学过程中要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其次是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或者演讲、辩论,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领域。

2.4抓好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

预习对教师而言就是上课前要备课,对学生而言就是上课前备学。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近期学过的旧知识,初步感知即将要学到的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教材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与学生预习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新课前先预习新课。当然必须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课文要读几遍,达到“通顺、准确”的要求、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或作标记等;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理解等。预习的时间,不一定必须在前一晚完成,如果能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早晨上学途中、等车时间、上课前短暂的五分钟都是绝好的时间。极为有限时间的时间内,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5精练教学语言,发挥激励功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天性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尤其希望被鼓励、被表扬。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价,语言应该机智多变,灵活采用激励式、导学式、明理式和幽默式等言语评价方式。同时,在使用口头评价语言时,尽量避免老套语言而要常用常新,让学生听了有新颖感。教师也可以将体态语评价和口头语评价相结合起来,比如,摸摸头、握握手,深情的微笑、由衷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这些声情并茂的体态语加上真诚由衷的赞美语,会使师生交流更加和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向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比如一支书签、一块口香糖、一幅书法作品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的小礼品都会让小学生充满期待,燃起他们的希望。

3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主体,充分的激发教学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为今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凡哲等.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课外语文(下)[J].2017(03).

[3]张乾顺.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学周刊[J],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