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推进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用问题推进课堂教学

刘锡刚王建波

刘锡刚王建波(安丘市兴华学校,山东潍坊262100)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深入推进“问题课堂”教学研究,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精神,进一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增强研究意识,自觉养成反思习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聚焦课堂,进行“以问题课堂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将教材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一、帮助学生探索到“问题”

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课堂”为核心,是要让学生形成“问题”学习的能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触摸到“真实”的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培养学生“问题”学习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开展深入的学习活动,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核心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根本是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问题教学课堂中,更要达成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创造力,直接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得以体现。

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学生是课堂教学问题的接受者、思考者、探究者,也是新问题的生成者,在不断的互动中完成着学习的递进。一切的课堂问题就要从学生这个中心出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研究学生。课堂问题要体现以下特征:

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弹性要求,便于选择。

2.根据学生的思考特性,给予足够时间思维。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根据学生的表达方式,给予充分的表现,鼓励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5.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给予独立的空间。

三、鼓励学生归纳、生成新“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均指向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们将课堂中的问题归纳为:

1.知识性问题,如感知性问题、判断性问题、阅读性问题等。

2.策略性问题,如方法性问题、规律性问题、叙理性问题等。

3.探索性问题,如思维训练的问题、加深体验的问题、拓展研究的问题等。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课堂问题应当具备:

1.语言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

2.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探究。

3.难度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解决。

4.呈现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当目标指向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教师更应当关注“问题课堂”的创造性原则,即:问题没有单一标准答案;问题的答案不能仅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问题的叙述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四、“问题课堂”怎样问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恰当,是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怎么问,关系到几个方面:一是问题如何组织;二是问题如何呈现;三是问题如何处理。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策略,使问题有机融合于教学过程,体现启发思维与引领教学的作用。具体操作:

1.把握问题呈现的时机

在新旧知识衔接过渡处提问;在新旧知识产生矛盾冲突中提问;在新旧知识转化处提问;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提问;当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提问。

2.把握问题呈现的方式

问题内容与叙述的文字要符合学生程度;问题类型要有变化;问题由易到难,逐渐深入;问题要能使学生清楚表达;问题向大家公开;发问后适当停顿,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赞美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3.把握问题处理的建议

表达———不含糊其辞;重复———不随意改变;补充———不作无谓联系;倾听———不急于表态;理解———不重复解答;赞赏———不偏离问题。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我们进行“以问题课堂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时,遵循学生学习的特性,将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变为学生的“探索、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归纳、生成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