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赵倍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的方式筛选31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余下31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即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中,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既可促进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即护理效果显著,可加大临床推广力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即为先心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指婴儿出生时自带血管结构、功能异常性疾病,主要由胎儿成熟时期心血管异常发育或组织退化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危及儿童、成人生命安全的“杀手”。CHD介入治疗是目前新型治疗手段,即通过X线照射的方式,辅助心导管置入外周血管,依据治疗器械向心脏处的送达,提升心脏病根治的效果[1]。针对此,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的方式筛选31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余下31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62例患者中,男30例、女32例;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23岁,年龄中位数为(12.5±10.5)岁;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5例PDA3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未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护理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三项内容[2]。干预组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即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护理。由于先心病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典型病症,而患者更是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如紧张和恐惧等。医护人员应通过热情且积极的语言态度,和患者、家属予以沟通;特别针对低龄患者,需以情绪安抚为导向,详细阐述先心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借助成功案例的阐述,促进患者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第二,术前护理。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检查;保证手术器械、药品的充足配置;叮嘱患者术前8h禁食、4h禁水;行全身麻醉。第三,术中护理。术中时刻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变化,若存在异常危象应立即处理;年龄较大者,可通过情绪安抚的方式,提高手术配合度和依从性;年龄过小者,应以约束带为导向,保证患者正确手术体位的摆放,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实施镇静剂予以镇静。第四,术后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针对心电图应密切观察;加强穿刺点护理工作,如要求患者绝对卧床静养,而穿刺点更应在包扎挤压的同时,辅助1000g盐水袋对其实施7h压迫;严密观察穿刺点是否存在血肿、出血危象,若有则应及时处理,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引导患者健康饮食,加强呼吸道护理工作,如呼吸相对不畅的患者可实施吸痰操作。第五,出院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出院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增加饮食护理和运动锻炼[3-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实施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依据统计软件SPSS19.0的运用,对研究数据实施对比分析,组间数据分别采用X2、t检验。若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

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即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

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中,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即为先天畸形常见形式,主要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其它因素所致。首先,环境因素。感染:妊娠前90d存在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其它:羊膜病变和母体营养不良、存在早期流产征兆与胎儿受压等。其次,遗传因素。以家族发病史为主,如父母染色体畸变或生殖细胞畸变。最后,其它因素。结合文献资料查阅,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在病因超找中仍未存在显著特点,仅通过强化孕妇保健的方式,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5]。介入治疗是当前先天性心脏病救治常见手段,但术后见各类并发症的衍生,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均存在不良影响,如感染和心脏压塞、心律失常与瓣膜损伤、机械性性溶血等。对此,应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适当实施护理干预操作,意在提升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而在此期间,护理干预主要涉及心理干预、术前干预和术中干预、术后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即通过手术器械科学配置、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穿刺点护理、遵医嘱用药等手段,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

本研究中,实时护理干预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32%、手术时间减少至(46.3±2.0)min、住院时间缩短至(3.0±0.8)d,各项数据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相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总结,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既可促进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即护理效果显著,可加大临床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阎淑婷.护理干预在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42-243.

[2]冯彩霞.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00-201.

[3]高珊,陈中珂.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10-110.

[4]李伟,林平,何燕.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16-521.

[5]刘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20-221.

[6]吕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