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段慧英

段慧英(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生物化学检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生物化学检验更符合现代医学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所需人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以收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进行临床案例分析,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15-02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疾病重要性的凸显,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能够独立完成检验项目上,更要求能提供临床咨询、参与临床会诊、合理应用组合检验项目。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课本上有限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将来就职的需求,必须改革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教师若想更有效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则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医学实践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院校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第一、拓宽教师知识面。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如上网、图书馆等,查阅教学资料与相关信息。同时,集体备课,进行教研活动,比如观摩教学等,促进教师知识与方法的更新,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第二、继续教育与培训。院校需定期组织有关教师参与多种教育与培训,促进教师与时俱进。如参与进修班、学术会、多种教学研讨会等,亦或到参观兄弟院校取长补短;亦或强化检验专业校际教学经验交流,如定期派人参与临床生化专业组会议、全国检验专业校际会议等,与同行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学习他人教学方式,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

第三、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生物化学检验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更好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院校可在寒暑假,组织教师到有关医院去进修专业知识,以帮助教师熟练操作技能,掌握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有关临床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理论知识理解

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抽象,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不应讲解的过于深奥,尽量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把握理论精髓所在。同时,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来简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运用归纳法,把握要点与关键词,将复杂知识归纳为简明的方法与原则,巧妙记忆。如学习“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时,该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生物化学实验手工操作有哪些过程?而后引入利用机械化设备仪器模仿替代手工操作,即自动化分析技术。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它是通过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操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对昂贵的分析仪器设备的模拟操作,了解和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

注意理论和临床实际有机结合,使理论具体化。如利用提问与案例分析,将教材理论和临床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具实践性与趣味,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分析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分型时,教师可让学生表述他们对糖尿病的看法,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予以点评与总结。再比如在讲解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血清标本外观呈乳白色,而TC检测结果为0.3mmol/L(明显降低)。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而后针对学生的回答在讲解真正的原因:TC浓度过高,所加酶试剂严重不足,应将标本适当稀释后再测定。这样,学生可深刻地理解与记忆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可适当增删教材内容。如适当删减验证性实验,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新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配制试剂、采样鉴定、处理样品、测定与分析结果等实验全过程,让学生手脑并用。这样,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实现系统化与正规化,更需具备创新性与有效性。在技能操练过程中,需要老师示范,学生加以模拟。如为考查学生对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的把握程度,教师可确定示范模拟主题——“填写与发放报告”;如为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教师可确定“案例分析”这一主题的示范操作等。这样,在老师现场示范,亦或实地参观、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下,学生可更好地感知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然而,若想真正提高学生技能,还需学生亲自实践。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与开放性的模拟训练,以锻炼学生技能。

第一、训练操作技能。教师可设计若干实验项目,让学生自由抽题并展开操作。由于这些实验内容通常难度不大,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注意程序正确、动作规范、正确使用仪器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也锻炼了灵敏思维,增强了知识运用能力。第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这一学习方式主要是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具体做法:各小组分别设计一组方案,最少包含3个实验。然后学生明确分工,协作合作,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实验。第三、仿真实验,拉近教学和临床距离。仿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同时对临床检验程序加以模拟,以锻炼学生胆识、自信及临场应变能力。具体方法:以几名位同学模拟实验小组,准备临床工作所需仪器、器皿、材料,进行临床实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考查他们和“患者’的沟通交流、顶岗实习等能力,而后教师予以点评。通过这一方法,可锻炼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总之,为了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生物化学检验需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注意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注意理论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保安.《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做法[J].科技资讯,2008,(05):1.

[2]谭亚芳,唐利安.新时期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06):57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