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刘钟华

刘钟华(江西省萍乡市赣西医院337019)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丹参注射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疗法。结果28例经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26例完全治愈,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4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更为常见。急性期可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其后遗症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我科自2010~2012年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丹参注射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1~78岁,平均52岁。病变部位为下肢髂股静脉及腘静脉、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左下肢23例(76.6%),右下肢7例(23.3%)。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2例,长期卧床者1例,局部钝性组织挫伤2例,下肢深静脉炎1例,肥胖、长期静脉曲张3例,无明显原因者21例。血栓形成时间6h~14天。

1.2诊断

(1)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水肿、疼痛、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腓肠肌挤压征(+),股三角区压痛;(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法无创性,可以确定栓塞部位,栓塞程度,管腔狭窄,可反复检查,方便、有效;(3)下肢静脉造影:分上行性和下行性静脉造影术,前者显示浅静脉由下而上充盈,检查下肢静脉有无阻塞,后者检查静脉瓣膜功能。(4)磁共振静脉显像。

1.3治疗方法

1.3.1一般处理

(1)卧床休息:通常卧床7~14天,过长时间不仅不能减少肺栓塞的发生,而且可能导致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形成;(2)抬高患肢:20°~30°,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过度伸展;(3)硫酸镁或芒硝、大黄外敷,理疗;(4)保暖,避免室温过低导致血管痉挛。

1.3.2药物治疗

(1)祛聚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静脉点滴。(2)抗凝治疗: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速避凝4100u)每天皮下注射,连用7~10天。使用时必须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1倍停用。(3)华法令:待溶栓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后,改用口服华法林,第1天7.5mg,第2天5mg,第3天2.5mg维持量。每周2次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3之间、凝血酶原时间是正常测定值的1.5~2.5倍为标准。抗凝时间待病人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一般1~3个月左右,方可停药以防止复发。(4)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日1次口服,也能起到预防治疗作用。治疗期间测量患肢周径(膝关节上、下15cm处)。

1.3.3康复护理

慢性期适当锻炼,有计划下床活动,避免久站及劳累,患肢穿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保护患肢,防止碰撞、挤压。

1.4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自身症状,王博鸣等[1]患肢周径变化标准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经6个月的随访,26例完全治愈(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占86.6%,因发病时间短,症状和体征消失较快,复查彩超血栓消失,血运通畅。4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水肿。2例病人有皮下淤斑及出血点,经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

2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受损有关。右髂动脉横跨左髂静脉是左下肢多发本病的解剖学因素。所以,我们对高龄、肥胖、大手术后尤其是盆腔手术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长期卧床、瘫痪等病人应严密观察。大手术后病人几乎完全符合构成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上述三要素,手术后机体凝血的活性被激活。如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疼痛或伴有凹陷性水肿、活动受限、淤血、静脉曲张时,提示有可能发生DTV。

运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低分子量肝素钙(以下简称本品)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本相似。普通肝素可分离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血浆中凝血酶(即因子Ⅱa)活性与血凝关系密切,因子Xa活性与血栓形成关系较密切。由于本品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活性之比值为2.5~5.0,而普通肝素为1.0左右,因此,本品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品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响。本品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可用于治疗已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只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一般不需实验室监测。本品无三致(致突变,致畸胎,致癌)毒性。给药前应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咯血、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病史,合并左心有附壁血栓、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分娩期及产褥期、近期中风等病人注意要谨慎使用治疗。用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观察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有无不明原因关节肿痛、痰中带血,特别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迹象。本组无一例消化道出血,但有2例病人有皮下淤斑及出血点,经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

对伴有严重溶栓治疗禁忌证、正规抗凝治疗仍发生DTV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但价格较昂贵,同时亦存在新血栓形成、滤器固定钩穿破血管、滤器移位、折断等并发症。总之,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上述方法已成为我科治疗DTV的常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博鸣,王新文,段志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7例治疗体会.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2):200.

[2]徐又佳.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江苏医药,1996,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