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吕杰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麓台学校261053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更大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构建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一、教师是小组合作的构建者

小组合作,应充分体现“因生而异,力所能及”的原则,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四人小组为最佳,但可以先从同桌二人合作,再逐渐过渡到4-6人。关于小组成员的组成,国外学校大部分为:一是按学科分组,二是按能力分组。

结合我国学校的实际,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但最好采用异质分组,即教师按照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有利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通过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环境,激发内驱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在校园、教室张贴“精彩课堂,多彩人生”“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等,这些话语时刻在强化着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国旗下演讲增添了“学生谈课改”的内容。个性化的组名、组歌和组徽的设计,同画一幅肖像,优点大轰炸……这些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极大地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二、教师是小组合作的指导者

课堂有两个主要的元素,一是学生,二是老师。高效课堂必须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也绝对不能完全忽视了教师“导”的作用。

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学生交流要遵循“1、2、4、8……N小组交流规则”,能独立完成的就无需讨论,能在2人同桌完成的就不要在4人小组内解决,4人能解决的就不在8人大组中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适时进行调控,既要把握交流的进度,还要把握交流的广度,更要调控交流内容的深度。合作不排除竞争,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中要有竞争,竞争应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要限制优生独霸课堂。

为避免优生主宰小组或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可适当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限制学生的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要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2人小组的讨论,有时可以对其他小组保密,因此声音要小;4人或8人小组讨论时,可以声音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洪亮,吐字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清。还有一些技巧性的小组运行规则。

三、教师是小组合作的参与者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深入多个小组,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清楚各小组的合作情况。

2.有重点地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或个别指导。

3.深入小组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大胆质疑,树立自信心,激发竞争心。

4.控制好时间、指导、落实好学习目标和任务。

5.组织协调组间的讨论和共享,进一步凝练和升华。

6.灵活掌握学生讨论的内容,归纳梳理重难点问题,热点、焦点问题,集中释疑破难,不断生成新的智慧。

四、教师是小组合作的评价者

小组评价包括目标任务达成评价、多元评价、智慧评价、制度评价、效益评价、综合评价等形式。有的教师把小组计分引入竞争评价,各小组主要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因为以分数成绩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容易对学生特别是得不到高分的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学习斗志。

用分数评价最好是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使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获取相应的分数,从而使每一个差异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要将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每个学生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整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各任课教师定期对所教班级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分别打出一个等级,全班汇总。小组之间也要定期进行相互评价,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分别给其他小组打一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出每个小组最终的成绩,评选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我们必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的合作学习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