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

田双雁

田双雁(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345-02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参考了近几年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总结进行归纳,对采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原因分析、追踪,进行标本采集的专项培训,改变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比护理干预前的显著降低。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检验标本的质量。

1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

1.1采血前

1.1.1饮食影响大多数生化检验均要求早晨空腹采血(禁食12h以上),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使血液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在做相应检查前,应控制患者的饮食,但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h)也会导致一些结果异常。有文献报道,一次标准餐后,甘油三脂增加50%,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和糖增加15%,丙氨酸转氨酶和钾增加10%,尿酸、总蛋白、白蛋白、尿素、钙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高脂肪餐饮食会使甘油三脂大幅度升高,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和尿素值升高较多[1]。因此,需空腹时,未按要求采集,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1.2运动影响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体液的量和分布都发生了改变,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变化,如谷丙转氨酶、血糖等的测定值会升高,有的恢复较慢,谷丙转氨酶在停止运动1h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还可引起电解质等成分的变化;患者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红蛋白、白细胞也会增高。由此可见,在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很重要。

1.1.3体位影响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正常人坐立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静脉压的改变又进一步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直立位时,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有7%和70%多少不等的升高[1]。因此,采血前体位不同,一些检验指标可有差异。

1.1.4其他影响男性和女性在许多项目上都差异;女性月经期,妊娠中后期,在一些项目上会有差;不同年龄阶段检测结果也是不同的。注射胰岛素后会引起假象血钾下降;服维生素C后可使血糖、肌酐等下降等。注射器、针头、试管不干燥,注射器漏气、试管质量粗糙、试管有裂缝等均可影响标本质量甚至造成标本溶血。

1.2采血中

1.2.1操作方法影响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开始采血,可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密,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患者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困轧过紧,并反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内溶血;穿刺不顺利,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损伤组织过多,造成血肿而溶血;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未使用采血针,而是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过快,采血后将血液从注射器推至试管时用力过大产生气泡,导致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用真空管抽血却未抽足量,即真空管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标本溶血[2]。

1.2.2标本产生凝块的影响因素真空管负压过高,标本采集量过高;抗凝管颠倒混匀不充分;检验标本与试管不符,在错误的抗凝剂中采集标本。

1.2.3标本采集量不足的因素真空管负压不够;一次有多个采集管,采血量较多使血管塌陷,至标本量不足;并严重脱水、休克等原因造成血管不充盈。

1.3采血后

1.3.1血样注入试管不规范两次抽得的血液注入同一试管、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而注入气泡等均可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混匀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时,用力不可过猛要在手心上轻轻旋转,以达到防止凝血的目的。

1.3.2血样放置时间过长大多数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安排在大夜班,即凌晨5:00-6:00采集,放置到8:00再送到检验科,这样血液标本要放置2~3h才得以检验。标本放置过久还可出现血糖浓度下降,凝血酶原时间误差达37%[3]。血流变标本采集后,其粘性将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因此,不能过早采血或放置过久送验,以免造成假性结果而影响临床诊断。

1.3.3血样的放置温度、储存及运输标本冷藏可以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采血后若立即放入冰箱或低温环境中,温度骤降会引发溶血现象;剧烈的运动、日光照射等、均可影响标本质量,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应严格按照待测项目的不同要求,合理进行放置、储存与运送。

2护理干预措施

2.1请检验专家授课,内容涉及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如何采集各类标本,标本采集的方法,各种检验需要的试剂及需血量,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等。目的是为了让护士掌握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确保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准确性,为检验结果的科学性提供充实的基础。

2.2调整护士工作流程时间,抽血不能太早。以确保标本在2小时内送检。

2.3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一般清晨空腹时卧位采血,采血部位避开炎症、血肿、瘢痕处,正确的采血器具,运用熟练的采血技术,避免反复穿刺,为患者采血。

2.4注意止血带结扎时间不要太长,抗凝标本注血后将试管来回搓动,充分混匀。如标本有凝血或溶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立即重新采血。

2.5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采血前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各种标本的准确采血量,一次性注射器有无漏气、试管是否合格,真空采血试管有否漏气,确保无误后方可采集标本。

2.6真空管采血不足时,应开盖,平衡内外压力,然后再盖上。将真空采血管竖放与试管架上,不能平放。采血结束后,应在1h内送往检验科,特殊标本应注明采集时间,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及日光照射。血流变应在温室保存。

2.7禁止在输液部位上方抽血,不允许从输液的头皮针处抽取血标本,这样抽取的标本引起较大的误差。

2.8科室设立标本登记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登记。科室进行质量控制,各班一环扣一环检查核对,以减少不合格标本送到检验科。

3讨论

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检验质量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标本来源,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静脉采血,虽是护理工作中微小的一部分,却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护理人员不仅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对待采血工作,对于检验科正确评价检验结果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2]田桂芹,斯国梅,黎淑君,李忠信.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试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53-154.

[3]刘兰平,李芳,罗大和,等.护理人员抽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7-9.

[4]隋秀梅,张道强.血液流变学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