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浅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肖小燕

肖小燕(兴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兴宁5145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0-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选择同期妊娠无子宫肌瘤行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及恶露干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均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不增加出血量,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降低了患者的二次手术及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和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产后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但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安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

子宫肌瘤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妇女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明显增多。术前检查和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者也日益增多,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现我院近3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2例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3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18例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14例术前不知有子宫肌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5~42岁,平均(35±4)岁,孕周36+1~41+2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剖宫产原因中有10例因子宫肌瘤要求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在同期分娩产妇中随机选择无合并症的剖宫产孕妇3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32±3)岁,孕周36-1~40+5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4例。两组年龄、孕龄、产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肌瘤部位和类型肌瘤单发22例,多发10例,肌瘤大小0.5~10cm,位于前壁10例,后壁5例,前后壁均有4例,位于宫角2例,浆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3例。

1.3肌瘤剔除方法手术采用下腹部横切口。浅表小的(<1cm)肌瘤用止血钳钳夹根部,切开子宫包膜剔除瘤核,根部用7号或4号丝线结扎止血。较大的(>1cm)深入肌层的肌瘤则切开子宫达瘤核,剔除瘤核后,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止血。(>2cm)的肌瘤在剔除肌瘤前先在肌瘤四周基底部注射缩宫素20u,后再剔除瘤核。位于子宫壁切口处较大肌瘤,如影响胎儿娩出,需先剔除肌瘤。方法为在瘤体上做横行切口直达瘤核,钝性剥除,然后沿瘤腔切开子宫下段肌层娩出胎儿,之后于子宫肌层及瘤腔周围分别注射缩宫素10u。位于子宫前壁间肌瘤可娩出胎儿后从子宫下段切口处深向肌瘤切开剥出瘤核,再缝合关闭瘤腔,不必另行切口。位于宫角处的肌瘤,剥除时易出血过多,应掌握好指征。不宜强行剥除。本组有3例宫角部肌瘤,因肌瘤较小,最大直径3cm,剥除时未发生出血过多。

1.4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使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最短25分钟,最长50分钟,平均40分钟;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最短30分钟,最长75分钟,平均50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对照组最少100ml,最多600ml,平均200ml,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3例。观察组术中出血最少200ml,最多700ml,平均250ml,未发生产后出血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多。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常规使用青霉素抗生素3~4天,缩宫素3天。观察组术后病率3例约占5%(术后6天每天测体温2次,2次达到或超过38℃),对照组术后病率4例占6%。观察与对照组血性恶露均为7天,两组都未发生晚期子宫出血,平均住院天数6天。随访6个月~3年,有2例再发肌瘤者,切除子宫肌瘤均送病检,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3讨论

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

子宫肌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常见临床症状有经量增加及经期延长,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及尿频尿急、下腹坠胀、便秘等压迫症状,妇检时常有子宫增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常被妊娠期的症状所掩盖,同时妊娠期子宫肌瘤可增大,但会变软、变平,影响触诊时的判断。随着产检时彩超的普及,确诊率有所增加。虽然B超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但在妊娠晚期由于子宫增大和胎儿及其附属物增多,子宫后壁肌瘤往往容易漏诊,本文中有14例是在剖宫产中发现子宫肌瘤。

3.2子宫肌瘤与妊娠的关系

子宫肌瘤与妊娠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了,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均明显升高,促进肌瘤的发生和生长;妊娠期子宫肌纤维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淋巴和血管增多,使肌瘤生长速度加快,体积迅速增大,易发生各种退行性变,以玻璃样变和红色变性较多见;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可因肌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不同而异,粘膜下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致早期流产、宫颈肌瘤及宫角肌瘤影响精子通过或受精卵通过,引起不孕或宫外孕;较大或多发性粘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常使宫腔被挤压变形,随孕期增长致宫腔压力大,会促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且可能影响胎儿宫内活动,导致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头盆不称等;肌瘤如果位于宫颈部或宫体下段,使分娩时胎头下降受限,导致产程延长;肌瘤嵌顿盆腔阻塞产道或因妨碍子宫收缩而致产道性或产力性难产,且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子宫肌瘤可使相邻部位蜕膜发育不良,影响孕卵着床而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胎盘粘连;肌瘤使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排出不畅或粘膜下肌瘤膨出均易诱发产褥感染。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病率占肌瘤患者0.5%~1.0%,占妊娠0.3%~1.0%,据统计,至少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因素。因肌瘤小又无症状常被忽略,实际发病率高于报道。剖宫产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人不主张剖宫产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考虑妊娠子宫血供丰富,充血明显而导致术中止血困难,使手术难度增加及产褥感染增加,同时因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肌瘤位置改变,周围边界不清,增加手术难度。现在有人认为未处理,则影响子宫缩复,增加盆腔感染机会,再次手术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通常不会带来严重并发症。除非术中剔除肌瘤可能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如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和某些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可以行子宫肌瘤剔除。本组资料提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与单纯剖宫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产褥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笔者认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既安全,又可以终止肌瘤继续发展及恶化。降低了患者的二次手术及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和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产后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唐良萏.卞度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5.

[2]乔福元.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3):179-180.

[3]向乾容.剖宫产术时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