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陆瑛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陆瑛瑛

陆瑛瑛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圩角分中心江苏启东22622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一般性护理方案与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每组均有患者39例。对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调查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且该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9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情势的蔓延,糖尿病的患病概率正在逐年上升,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疾病具有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并发症多等特点,在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段[1]。但仅仅依靠药物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方案来辅助对疾病的控制,效果可观,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

选取社区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

在观察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各占21、18例;年龄在61岁~87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4.21±6.76)岁;病程在4至12年之间,平均病程(8.45±2.69)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16例,小学及以下13例。

在对照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各占20、19例;年龄在60岁~86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86±6.98)岁;病程在5至13年之间,平均病程(8.77±2.41)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例,初中17例,小学及以下1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医学诊断标准,并对本次实验研究知情并自愿纳入观察。经过以上的基线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性护理方案,以自我护理为主,告知患者控制饮食、胰岛素注射、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适当锻炼等。

观察组患者则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指导,首先建立个人档案,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及电话随访,其中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运动管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根据2组患者干预后2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指标的控制状况进行对比,并且记录分析。

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从疾病知识、饮食原则、药物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并用t值检验,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用“%”表示(卡方值检验)。若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各指标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23±0.44)mmol/L、(9.34±2.17)mmol/L、(6.84±1.58)%,相比对照组的空腹血糖(8.45±0.76mmol/L)、餐后2h血糖(11.16±3.26mmol/L)与糖化血红蛋白(8.49±1.64%)改善程度明显,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87%(37/39)、79.49%(31/39),组间差别较大(P<0.05)。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老年人随着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身体各器官衰竭等因素,成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2]。并且糖尿病具有不可根治、治疗方式局限等特点,如若控制不当易引发心脏、脑血管以及肾脏等多方面并发症。

药物是控制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但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方面关注的较弱,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本次研究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个人档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BMI、联系方式、病程等)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这些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

(2)健康教育:许多老年患者因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不够,因此可通过社区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病因、防御措施、注意事项等知识,倡导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4]。

(3)心理指导:糖尿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易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可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多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对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5]。

(4)运动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来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提倡有氧运动。可以步行为主,每天50分钟的散步或慢跑,也可结合太极、广场舞、骑车等有氧运动。于餐后1小时开始,保持每周至少达到5天。

(5)日常生活护理:提醒患者食物以高蛋白、高营养、清淡、低盐以及低糖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居住环境保持卫生、整洁,定期进行通风。每日进行温水泡脚30分钟,穿宽松、柔软的鞋子。

(6)电话随访:定期安排社区人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针对饮食、用药、身体状态、血糖监测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为了监督患者的自律性,可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检测。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后,其空腹血糖(7.23±0.44)mmol/L、餐后2h血糖(9.34±2.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4±1.58)%,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血糖指标。而观察组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4.87%,较对照组更高(P<0.05)。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吕斌.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266-267.

[2]马千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7):5693-5693.

[3]龚满英.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98-299.

[4]尹秀君.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154-155.

[5]邝美卿,李婉玲.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6):36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