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2009-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武汉市青山区2009-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分析

张庆梅彭玉洁

张庆梅彭玉洁(武汉市青山区妇幼保健院430080)

【摘要】目的通过对武汉市青山区2009~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采用为青山区长住的所有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从年度和年龄等多角度分析儿童的死因及死亡率。结果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5.08‰降到2011年的3.79‰。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婴儿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先天异常,1岁以上儿童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煤气中毒、脑瘫和肿瘤。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为了降低婴儿期儿童死亡率,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对幼儿期儿童,要努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67-03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和重要指标,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报告通过对青山区2009~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以期掌握青山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儿童的生存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武汉市青山区各大医院,街、居委会,区公安局,防疫站。

1.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妊娠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四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

1.3监测方法

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使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监测的标准与方法,查阅全区十条街,居委会,对辖区死亡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到区防疫站及辖区医院,系统翻阅病例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复查校对及比较分析,以确保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1.4统计学方法

以Excel建立数据库,以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的比较

表一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的比较情况(表1)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41例,其中婴儿37例,占90.24%。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武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目标值7‰以下水平。见表1。

2.2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一般情况

2.2.1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表2)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41例,其中婴儿37例,占90.2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59.46%。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低于武汉市儿童死亡率控制目标值以下水平,见表2。

2.2.2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性别构成(表3)

统计资料显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3.6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90.24%(见表3)。

2.2.3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性别(表4)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41例,其中男24例,占58.54%,女17例,占41.46%。经卡方检验,P>0.05,男女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2.2.4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表5)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医院31例,占75.61%,途中2例,占4.88%,家中8例,占19.51%。

2.3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治疗情况

2.3.1死前治疗(表6)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死前住院治疗33例,占80.49%,门诊治疗3例,占14.63%,未治疗2例,占4.88%。

2.3.2未治疗的原因(表7)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2例未治疗中家长认为不严重1例,送到医院后因转归差放弃治疗1例。

2.4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2.4.1青山区2009-2011年按年度死因顺位(表8)

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死因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见表8)。

2.4.2青山区2009年-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表9)

2009年-2011年青山区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按系统分类,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43.90%),先天异常(24.39%),肺炎(7.32%),肿瘤(7.32%),脑瘫(4.88%),意外窒息(4.88%)。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和顺位有所不同,新生儿主要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和先天异常,占新生儿死亡的95.45%,婴儿的主要死因也是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和先天异常,占婴儿死亡的86.49%,1-4岁儿童主要死因是意外中毒,先天异常和肿瘤,占用-4岁儿童死亡的75%。按疾病分类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和顺位也有所不同,2009年-2011年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见表10。

3讨论

3.1从2009年-2011年41例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分析表明,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武汉市制定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目标值以下。统计数据表明,年龄越小,死亡比例越高,为此做好孕期保健及儿科医疗、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着手。

3.2从表10可以看到,新生儿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异常、而这些疾病都是围产期内疾病的延续,由此可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尤为重要。

3.31-4岁儿童死亡主要为意外事故,但本区三年调查资料显示有所下降,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逐步提高,意外死亡成为当今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集体儿童和散居儿童的系统管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5.08‰下降到2011年的3.79‰,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仍以婴儿死亡居多,为90.24,且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9.46%。说明围产儿、新生儿仍是保健工作的重点。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先天异常、肺炎、肿瘤仍是保健工作的重点。数据显示,这四大死亡的死亡率总体虽有下降趋势,但还有波动,不同年龄儿童主要死因各不相同。因此,加强主要死因的预防与控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所在。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首先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新生儿救治技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孕产保健、围产保健可降低鷴生儿死亡提高产科质量。其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降低先天异常儿发生。有报道认为出生缺陷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取消婚前检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应积极做好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婚前检查、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异常、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缺陷儿出生。再次,加强安全知识宣传、高度重视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1-4岁的主要死因,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面对危险的应激反应弱,家长和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减少儿童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韦再华,谢学勤,高燕琳.北京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9,26(4):396-397.

[2]徐艳华,黄新文,杨茹莱.浙江省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7):561-564

[3]王艳萍,缪蕾,钱幼琼,梁娟,吴艳乔,朱军,等.1996至200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60-264

[4]林良明,刘玉琳,米杰.中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28-31

[5]季静敏,徐飚,陈梦如,何萍.649例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81-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