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术中安全防护探讨

/ 2

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术中安全防护探讨

张丽娟周进(通讯作者)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职业性血液传染病的重视,减少手术过程中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方法:通过对96例血源性传染病手术患者术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手术患者,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规范术中操作规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结果:96例血源性传染病手术顺利完成,参加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均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术中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规范化培训,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传染病;手术室;职业暴露;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4-01

在医疗工作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医护程序中有创性操作(如血液透析、留置针等)的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而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手术更加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转变了发展模式,从传统的传染病转型为“小综合、大专科”的医院。部分医院建成了外科、妇产科、手术室。而大部分手术患者都是合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手术室医护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到这些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术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做好术中安全防护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重视,本文对血源性传染病手术安全防护措施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3月共完成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手术96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20-67岁之间。其中脾功能亢进、乙肝手术8例,丙肝手术2例,梅毒剖宫产手术5例,艾滋病剖宫产手术8例,艾滋病并疝气手术1例。全身麻醉71例,硬膜外麻醉25例。

2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是由于相关人员长时间接触传染性体液或者血液引起的暴露,经皮损伤暴露是最常见的,高达80%[1]。手术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间长,且接触频繁,风险性很高,因此,一定要加大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科室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通过讲座、集体讨论以及演练等不同方式,使手术室医护人员能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并熟练掌握标准预防、职业暴露以及发生血源性暴露后的处理流程。此外,及时有效的进行安全教育是控制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当手术室接到血源性传染病手术通知单后,再次组织术前学习讨论,强化术中防护意识,熟悉操作流程和防护措施,对术中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讨论,提出防范措施,达到人人提高意识的目的。

2.2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2.1手术人员准备杜绝安排有皮肤损伤的人员参加手术,最好安排有手术经验、技术娴熟、做事沉稳的人员参加;参加手术者必需穿上一次性连体带帽手术衣、带双层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隔离长靴,术中手术衣和口罩一旦被污液溅湿应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术中除了一名器械护士外,另安排两名巡回护士,一名在手术间内,负责台上物品及台下管理,另一名则在手术间外,负责添加术中需要的特殊物品。

2.2.2手术间准备将患者安置在隔离手术间,提前30-60分钟开启层流。将术中用物尽可能准备齐全放在手术间内,尽量减少开启手术间门;将用不到的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设备及器械等全部移出手术间,避免增加术中污染;手术间的所有物品尽量分散放置,不要过分拥挤;关闭手术间所有壁橱的门,将手术需用的一次性麻醉包、手术包及耗材等放在巡回护士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2]。手术床上用一次性床罩套上,手术间内的踏脚凳、手术凳等用清洁袋套起来,可以减少污染,同时方便术后消毒处理;手术间备好盛有消毒液的袋盖桶和抹布,以便随时擦净被血液、羊水等污液的物表、地面及墙面。

2.3术中配合巡回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带上一次性手套,尽量选择安全封闭导管留置针,穿刺完及时将针芯放入带盖的锐器盒内,注意不要刺伤自己或他人,穿刺尽量做到一次性成功。禁止徒手掰玻璃安瓿,打开安瓿时用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适当[3]。洗手护士要保持精力充沛,配合手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配合手术的手术步骤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忙乱操作造成意外损伤。可以根据手术步骤按顺序摆放好手术器械,医护配合要默契,传递器械要做到稳妥、准确,注意保持手术台上的清洁与干燥。锐器致伤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十分常见,也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4]。手术器械尤其是锐器如剪刀、手术刀、缝针、注射器等尽量放在弯盘内进行传递,传递时器械护士可发出声音提醒术者,或者将器械直接放在器械台的边缘,让手术者自己取放,手术过程中,禁止用手装卸刀片,应用持针器进行装卸;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5]。术中使用过的血纱布和线头等可集中放置在一次性无菌垃圾袋中,等到手术结束再集中处理,术中不可随意乱扔,减少地面污染。术中可能有大量的血液、羊水等喷溅到医护人员面部,因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均要戴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双层口罩和护目眼罩,尽量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4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也是预防职业暴露,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结束后,术中所有用物均应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出手术间,手术器械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后集中放入密封桶内,由供应室统一回收,规范处理;一次性用物均放入贴上醒目标签的双层密封垃圾袋内封口,由手术室保洁人员通过污物通道送至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术中产生的各种血液、体液等通过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倒掉;手术中用的针头、刀片等放入贴上醒目标签的耐刺的加盖锐器盒内密闭处理;手术间内的无影灯、手术床、踏脚凳、各种仪器等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处理;手术人员脱下帽子、口罩、防护服等,并在手术间门口脱去长靴换上清洁拖鞋后方可离开手术间;手术间层流至少于手术结束60分钟后关闭,回风口滤网由专人拆卸下来彻底清洗消毒后再安装使用。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认真洗手。据统计,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6]。因此,手术人员脱去手套后认真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要高度重视,不能疏忽。

3结果

9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参加手术共有医护人员575人次。术中医护人员均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未发生职业暴露。

4结论

近年来,随着血源性传染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作为定点收治的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每天与各种传染病感染因子零距离接触,风险性极高。因此,做好传染病职业暴露和防护工作对医务人员来说极其重要,手术室医务人员应主动接受更多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同时要了解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的患者一律按有传染性对待。只有不断加大职业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术前和术后安全防范措施,规范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更有效地保障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邓广肖.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J].特别健康,2014,6(6):91-92.

[2]宋烽,王建荣.手术护理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4-255.

[3]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967.

[4]侯美凤,江利秋,陈云超.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167.

[5]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1.

[6]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通讯作者:

周进*:1965-,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