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痤疮患者的临床护理

/ 2

浅谈痤疮患者的临床护理

李杰谷小敏赵纪敏

李杰谷小敏赵纪敏(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龙南医院皮肤科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56-02

寻常痤疮是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青春痘”。本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好发年龄为15~30岁,女性发病略早。发病因素很多,包括内分泌因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遗传、精神紧张、饮食、药物等。皮损为特征性的粉刺及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常数种同时存在,可持续多年,青春期后可减轻或消失,部分严重患者愈后出现色素沉着或瘢痕。根据皮损表现分为丘疹性、脓疱性、结节性、囊肿性、聚合性、瘢痕疙瘩性、恶病质性、暴发性痤疮,此外,临床上按痤疮的轻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分为I~Ⅳ级,以便合理制定治疗用药。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询问患者家族内有无类似患者及直系亲属皮肤状况;患者既往的饮食习惯,如是否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而维生素A和锌摄入不足;有无接触某些化学物品如矿物油、碘、氯、溴、锂以及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糖皮质激素等;患者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皮脂分泌情况,对女性患者须了解痤疮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1.2临床表现

询问患者痤疮的具体情况痤疮初期损害为粉刺,表现为与毛囊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肤色的粟粒大小圆锥形丘疹,称为“白头粉刺”,顶端被氧化后可变黑,称为“黑头粉刺”,可挤出乳酪样脂栓;合并感染时,为炎症性丘疹;炎症加重后,丘疹顶端可出现米粒至豌豆大的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留下色素沉着或小坑状瘢痕,如炎症继续深入,可在皮下形成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可高出皮面,该结节可长期存在,或被自然吸收,或化脓破溃形成瘢痕,有的损害呈黄豆至指端大小的椭圆形囊肿,暗红色或呈正常肤色,按压时有波动感,炎症反应不重,但经久不愈,若化脓后形成脓肿且附近多个脓肿汇合,可形成聚合性痤疮,而遗留严重的瘢痕形成。

1.3辅助检查

评估组织病理检查主要病理变化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丘疹性皮损,可见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粉刺内容物为角化及角化不全的细胞、皮脂及微生物。如炎症发展导致毛囊壁破裂,粉刺内容物进入真皮,则可形成脓疱,有较多中性粒细胞,并可见异物巨细胞。浸润往下深入,范围扩大,则形成结节损害。严重痤疮炎症范围广泛,可见组织坏死和大脓肿形成,皮脂腺可以被破坏,有时可形成囊肿。在愈合过程中可以有瘢痕疙瘩样结缔组织增生。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自我放松,不要产生心理负担,以免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

2.1.2饮食上多吃水果和蔬菜,足量饮水,保持排便通畅。戒烟戒酒,忌吃辛辣刺激、脂肪和糖类含量高的食物,少饮浓茶、咖啡等,禁用溴、碘类药;如摄入某种食物如狗肉、辣椒等会诱发或加重皮损,应尽量避免该食物。

2.1.3应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面部,勤用温水洗脸以去除油腻和黑头,选择温和的洗面奶或香皂,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避免使用油脂、粉质含量高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不使用含激素或成分多、杂的外用制剂,宜选用清爽、无刺激,具有软化角质、抗菌消炎和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外用制剂。忌自行用手挤压粉刺,以免化脓发炎。

2.2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应态度和蔼、言语真诚,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并告知患者痤疮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上给予患者细心照顾,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树立信心,从而掌握痤疮发生、发展、治疗、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皮肤护理

2.3.1常用温水、硫磺肥皂清洁皮肤以去除油腻、粉刺、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皮损严重时,应用75%乙醇、1%苯扎溴铵或2.5%~3.5%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处理皮损前可先做药物面膜。

2.3.2I~Ⅱ级痤疮再由专业人员用粉刺挤压器清除已形成的粉刺,然后外用维A酸类药(如维胺酯霜或阿达帕林软膏每晚一次,持续1周后改隔日一次)和抗生素药(如2.5%过氧化苯甲酰软膏、壬二酸或抗生素)。

2.3.3Ⅲ~Ⅳ级痤疮如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并用无菌生理盐水或2.5%~3.5%过氧化氢液冲洗后,注入稀释的庆大霉素或林可霉素;有囊肿、结节形成,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常用药有醋酸曲安西龙、乙酰乙酸曲安西龙、倍他米松混悬液等。再外用维A酸类药如(0.025%迪维霜、1%阿达帕林软膏,每晚一次,持续2周后改隔日一次)和抗生素药(如2.5%过氧化苯甲酰软膏):病情较重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米诺环素加甲氧苄氨嘧啶0.1g,2次/日。病情严重的女性患者及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可以口服含雌、孕激素类药物。久治不愈的脓肿和窦道可考虑整形手术。

2.4用药护理

临床上常按痤疮的轻重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I~Ⅱ级痤疮常常只用外用药,Ⅲ~Ⅳ级痤疮更多使用联合治疗。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对部分患者皮肤有刺激,局部表现为发红、干燥、脱屑、烧灼感等,常出现于治疗开始的1~2周,如能耐受,不要中断治疗,刺激症状会逐渐减轻,如不能耐受,再停止治疗。

2.4.1抗雄激素/抑制皮脂腺分泌口服雌激素(己烯雌酚)、抗雄激素(达因-35、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螺内酯和异维A酸等。

2.4.2纠正毛囊皮脂腺腺管异常角化异维A酸、全反式维A酸、阿达帕林、壬二酸、水杨酸等。

2.4.3抑制痤疮短棒菌苗繁殖口服四环素、红霉素、米诺环素、甲硝唑、氧氟沙星、锌制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外用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等。口服中药也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大兴,朱文元.儿童期痤疮[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3):199-200.

[2]陈玫.褥疮护理的综述.护理学杂志,1999,14(6):375~376.

[3]黄洛宁.褥疮护理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