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议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问题

张继霞①彭绍春②

◎张继霞①彭绍春②(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2-01

摘要:对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而言,实验室建设问题是多校区办学模式下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多校区实验建设存在的较为显著的问题是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利用率低、沟通不畅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重视投资的同时,应更大限度的推动实验室开放,更大力度的促进资源共享。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

当前高校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多校区办学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空间的拓展,办学效益的扩大,办学品牌的提升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多校区办学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克服弊端,值得研究和探讨。对于理工科高校而言,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一、多校区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多校区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很多问题是需要实践和时间来解决的。目前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较显著的几个问题表现在:

(一)重复建设带来投资浪费。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由于无法克服空间距离带来的障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不可避免的会随之而来。实验室的软件资源,诸如教师资源可以随时流动以弥补多校区办学的空间距离,而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相对固定,不可能随时搬动,特别是实验仪器设备投资巨大,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更加显著。

(二)配套政策无法及时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于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依旧无法缓解高校扩招带来的“供需“矛盾。此外,实验室队伍由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无法享受同教师队伍一样的待遇,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致使其更容易受到忽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实验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的开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三)各校区之间相对独立沟通不畅。

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由于各个校区之间相对独立性太强,而导致条块分割、各行其政,无法实现沟通顺畅,影响到资源共享。实验室要实现资源共享,就是最大限度的开放实验室,让不同校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能够顺畅无阻的充分享受到全校各个实验室的资源所带来的便利。

二、多校区实验室建设的几项举措

多校区实验室建设由于缺乏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几项举措着手:

(一)充分重视,加大投资。

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的投资逐步加大,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依旧无法彻底解决学生数量剧增带来的人均面积不够、台套数不足的问题;加之高校往往陷入“重前期投资,轻后期管理”的怪圈,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经费无法到位,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投资效益低下。因此,高校还应继续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尤其对于专业覆盖面宽、学生受益面广的实验室更要加大建设投资,此外,高校还应拓宽投资渠道,例如鼓励教师自主研制实验设备,节约设备购置费;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路子,寻求资金和设备支持;以努力改善实验室人文环境和硬件条件,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优质平台。多校区办学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学生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可能往返于各个校区之间,因此各个校区的实验室建设都要高度重视,不能厚此薄彼。

(二)软件建设,不容忽视。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再完善,仪器设备再先进,如果管理制度落后,实验技术队伍素质不高,那实验室的建设不可能上台阶、上水平。多校区办学很难做到各校区资源分配平衡,一般而言,主校区的教育资源要优于分校区,分校区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和主校区一样重要,因此,就实验室管理体制而言,多校区实验室建设应在分校区配备相应数量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架设各校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队伍,并通过工作量核定、明晰岗位、双因素激励等政策导向,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并鼓励主校区的实验室队伍自觉分流到分校区从事实验教学指导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三)加大开放,建立共享。

高校的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的重要作用,除了加大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改革实验室体制和实验教学体系,尽量避免重复的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和仪器设备购置,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室房屋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集中起来,专管共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实验室投资与实践教学需求的矛盾。在实验室投资中,贵重仪器设备数量少,但在投资比例很大,因此高校还应建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构建共享平台,在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上多下功夫。总之,资源共享是杜绝浪费,有效利用的前提,只有从时间上便利程度上真正的全方位、全面的实现实验室开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强化信息,加强沟通。

多校区办学很容易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各校区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以至于很多资源都无法真正实现共享,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可以从管理的机制上入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以最大程度的突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多校区实验室建设方面,可以从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上网入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验室网络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以节约时间和成本,逐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畅通无阻的长远目标。

综上所述,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更是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不停的探索,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高校自己的出路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金良,周详.多校区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8).

[2]齐宁,巴海君,王海文.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石油教育,2009(3).

[3]徐芳,钱天东.多校区大学实验室用房整合与使用效率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4]余志超,周静.地方高校多校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作者简介:

①张继霞(1978—),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及实验室研究工作。

②彭绍春(1966-),工程师,科长,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室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