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刘洪豪随威力邓通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外科河南郑州475000

摘要:目的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结石清除率、胆漏率、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354.58±6.58)min、出血(512.69±9.25)ml、术后(2.15±0.18)d下床、术后(1.54±0.05)d排气、结石清除率96%、胆漏率为0、感染率4%、胸腔积液发生率4%。对照组手术(283.51±9.88)min、出血(710.52±9.75)ml、术后(4.15±0.29)d下床、术后(2.69±0.84)d排气、结石清除率76%、胆漏率为12%、感染率16%、胸腔积液发生率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胸腔积液及胆漏,提高结石清除率,有效率较高。

关键词:肝切除;肝胆管结石病;临床应用效果

引言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顽固性的慢性疾病,是指单纯存在或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分支的胆管内结石,且患者发病后常伴有胆管炎症、胆管狭窄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常规方法以肝非规则切除为主,该方法虽然能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将肝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准确的切除肝结石组织,且手术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为了探讨肝切除在肝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5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共25例,男/女=20/5,年龄(55.58±5.42)岁,结石为主:单侧15例、双侧10例。对照组患者共25例,男/女=19/6,年龄(55.67±5.59)岁,结石为主:单侧14例、双侧11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已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CT、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肝管结石的位置、结石的大小等,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术中充分游离肝脏,阻断第一肝门,大块钳夹病变的肝脏组织,并且迅速将其切除,待无活动性出血后完成创面组织的缝合。观察组采用肝切除治疗:①术前规划。术前利用纤维胆道镜、B超等精确的确定肝脏病变的范围、胆管狭窄范围,从而精确的确定肝脏切除的范围、大小、切面及肝脏剩余体积等。②手术操作。术前完成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术中充分游离肝脏组织,利用微创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利用Glisson鞘横断切除肝叶的方法完成病灶区域的切除,病灶组织切除过程中采用超声刀或高频电刀进行止血,病灶组织切除完毕后立即进行结扎并完成彻底止血操作。对于合并肝胆管狭窄者根据患者情况行肝胆管整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复发率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结石清除率。其中结石清除以X平片上无结石影为清除标准,复发率以6-12个月随访情况为判定标准。

2结果

2.1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354.58±6.58)min、出血(512.69±9.25)ml、术后(2.15±0.18)d下床、术后(1.54±0.05)d排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胆道系统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变异较多,肝胆管结石一般所在的位置比较深,分布广且不规则,常易引起胆道梗阻、胆管炎,而胆道损伤后多呈过度愈合,使胆管壁增厚、胆管狭窄甚至畸形,加之肝胆管结石并发症较多,使肝胆管结石成为临床普外科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肝胆管结石一般指肝内胆管结石,其病情复杂、病变范围广、病程长、术后残石率高、复发率高,而传统手术如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创伤大、复发率高,患者常常难以耐受。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降低残石率、减小创伤面、维护脏器功能、降低复发率避免再次手术是对临床医师的普遍要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法是肝叶切除。临床上肝胆管结石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费用不一,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切除术逐渐向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发展,精准肝切除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研究报道传统肝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清除率为65%-85%。本研究中,使用肝切除术后结石清除率高达95.19%,不排除误差及其他客观因素,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传统非规则性肝切除是不以肝段、肝叶为单位施行的,肝切除范围及段叶的分割平面是依靠术者操作经验加以判断,很难做到彻底清除及保证肝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不能达到临床满意效果。而肝切除术是以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及外科理念最大程度地保护肝脏、减少创伤的治疗方式,其实施包含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最小创伤化,其核心与内涵是实现最大量保留残肝、彻底除去病灶、达到最小创伤侵袭、获得最大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肝切除技术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且患者体内结石完全清除效果较为满意,因此,肝切除是应用于临床肝胆管结石病治疗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晓云.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61-62.

[2]黄维学.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名医,2018(10):67.

[3]李伟男,李强,徐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多次胆道手术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8(11):1292-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