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鼻窦手术156例疗效观察

/ 1

内窥镜鼻窦手术156例疗效观察

荆世代陈长青刘艳彬

内窥镜鼻窦手术156例疗效观察

荆世代陈长青刘艳彬(七台河市中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中图分类号】R76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027-0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56例(24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a。结果治愈104例(66.7%),好转39例(25%),无效13例(8.3%),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鼻出血,鼻腔粘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灶,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定期随访处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内窥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其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将我科1996.4月~2001.3月,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对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56例(248侧),

男67例,女89例;年龄17~68a,平均37.4a。病程8mo~28a,平均4.6a。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必要时加横断轴位扫描。诊断分型标准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期;I型48例,其中1期8例,2期26例,3期14;Ⅱ型82例,其中1期21例,2期34例,3期27例;Ⅲ型26例。

1.2手术方法采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予静脉强化麻醉或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使用Storz

鼻内窥镜及器械和电动切割吸引器(上海晶杰)。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有鼻息肉者先予清除,根据不同分型分期选择不同术式,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达到良好的通气和引流目的。伴有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分切除术,对有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者行期前外侧缘及下缘部分切除术,伴有鼻中隔明显偏曲尤其高位偏曲者予以矫正。

1.3术后处理术后24~48h取出鼻腔填塞物,清理鼻腔血痂及分泌物,予1%麻黄素及复方薄荷油滴鼻,3次/d。生理盐水50ml加地塞米松5mg实可行,0.5%甲硝唑50ml冲洗鼻腔,1次/d。术后3周内每周清理鼻腔2次,以后每1~2wl1次,直至术腔粘膜完全上皮化。术后鼻腔处理可在内窥镜下检查清理,清除分泌物、囊泡、肉芽及复发性息肉,分离粘连及冲洗术腔。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

2.2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愈104例(66.7%),好转39(25%)例,无效13例(8.3%),总有效率91.7%。

2.3并发症术后鼻腔出血2例,量约400ml;鼻腔粘连29例(36侧)。

3讨论

3.1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心血管、血液、呼吸系统情况,对患有高血压、哮喘、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应慎重选择,术前、术中、术后充分治疗。术前应行鼻内窥镜及CT检查,了解病变范围及解剖结构,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做到术中有的放矢。

3.2手术操作术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解剖知识,熟练的鼻内窥镜检查及手术操作技术。术中保持视野清楚,仔细操作,避免损伤正常的鼻腔组织及结构,避免损伤筛前动脉,正确处理中鼻甲。中鼻甲切除与否应视是否有利于疾病治愈和最大可能维持鼻腔和鼻窦的生理状态而定,对于多发性鼻窦炎伴复发性鼻息肉,中甲本身即为病变的一部分,仍需大部分切除中鼻甲,以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及通气。

3.3术后处理术后随访处理对提高疗效同手术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术后粘膜转归分为:术腔清洁阶段、粘膜转归竞争阶段、上皮化完成三个阶段。术后处理应注意:①术后第一周以清理血凝块及分泌物为主,注意保护新生上皮;②第二周及时清理痂块,保持术腔引流通畅,不要清理水肿粘膜;③第3周开始清理囊泡、肉芽,尽量减少损伤粘膜和充分暴露嗅裂区;④第四周后主要处理息肉复发及鼻腔粘连,尽量减少损伤已上皮化的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