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84例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84例护理体会

郭章丽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总结和归纳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治疗,同时加强观察及护理。结果:80例恢复为窦性心律,5例经PCI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发生血压下降4例、心率减慢2例,胃肠道反应6例、静脉炎5例。结论:在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73-01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为心血内科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以及室性期前收缩等,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轻度阻滞钠信道,阻滞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细胞的3相动作电位、延长不应期,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具有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1]。胺碘酮作为临床一线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静脉炎、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2]:静脉使用胺碘酮起效较快,病情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控制,但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相应较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在使用前应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正确评估使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我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用胺碘酮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65.5岁±16.8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9例,前间壁20例,广泛前壁25例,右室伴后壁4例,下壁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类型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室扑动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并且排除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药物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2.1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他汀类药物。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谱、生化常规肌、红蛋白等检查。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缓慢给予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然后以1.0mg/min微量泵静脉注射维持量;控制效果不理想时,3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150mg。一般第1个24h维持1.0mg/min计量,第2个24h维持在0.5mg/min[3]。此外,在静脉用药时可以口服胺碘酮。一般第1周维持600mg/d,3/日。第2周400mg/d,2/日。第3周100mg/d~200mg/d,1/日或隔天1次口服,直至症状消失。

2.2护理

2.2.1合理选用和保护静脉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因其偏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引起静脉血管局部组织炎症。轻度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导致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烈疼痛,甚至引起血管周围皮肤硬结或局部组织坏死。因此,首先应尽量选用PICC或股静脉给药。中心静脉因管径较粗、血液流速快,药液很快被血液稀释,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有效避免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在静脉注射胺碘酮时先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一般不超过3g/L;同时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肿胀等情况,如有渗出,及时处理并更换注射部位。本组84例病人均采用微量泵给药,经PICC或股静脉给药者均无静脉炎发生;13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的患者有5例局部出现发红、疼痛、硬结,给予安尔碘外涂及与马铃薯片湿敷交替[4],3~5d后局部症状消失。

2.2.2选择适宜的用药速度和方法每次给药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心电图,用药前仔细核对药物剂量、药物溶液浓度并设定好给药速度,用微量泵给药以保证用药速度和时间准确性。给药速度一般应小于10mg/min,单次注射时间也应小于25min。

2.2.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推注胺碘酮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和心律变化等生命体征变化,速度宜缓慢,防止因其血管扩张和负性肌力作用导致的一过性低血压。一般监测血压15/min~30/min,或适当控制药物浓度或通过减慢速度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应减慢给药速度,必要时应用多巴胺或间羟胺。本组患者发生血压下降4例,由治疗前的115/68mm/Hg降至85/55mm/Hg,在通知值班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恢复正常。

2.2.4胃肠道反应处理6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恶心和食欲下降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会持续或加重。对于便秘的患者给予适量大黄苏打片保持大便通畅。

3结果

84例患者经治疗恢复为窦性心律79例,5例效果欠佳后经PCI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

4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发心肌收缩力降低和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需要尽快治疗心律失常,由于静脉使用胺碘酮可快速有效控制心室率,且负性肌力作用小,所以成为目前一线抗心律失常药,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5]。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也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心脏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局部静脉炎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教,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静脉应用时密切注意患者主诉和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以便作出相应调整,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君娜,孔令雪,管胜华.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11B):2963-2964.

[2]俞永美,裘文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2-843.

[3]李伟,李倩.重度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护理干预[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4):403-404.

[4]林丽花,王慧华.静脉使用胺碘酮患者的血管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893-1894.

[5]王瑞源,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2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