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论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宋玉兰

新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纳省学校宋玉兰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民主与对话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552.0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64-01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尽管“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法已经历了数年,“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学校的语文课上我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老师不讲几句话,大量的时间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分段、回答问题等。这样做表面上看让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了。而事实上这样做根本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把他们变成了按老师要求去作业的学习“机器”,也就是说他们依然是被动地学习,依然是学习的“奴隶”。所不同的是把学生本该或能够课外做的事放到了课内,把老师本来可以通过合理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学生的“孤军奋战”。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师客体的巧妙引导,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等关系问题。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只有学生乐学,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呢?

一、要培养小学生乐于学习

要实现学生乐于学习的转变绝非易事,但是我们做老师的要想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就必须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耐心、细心,更要有办法,具体做来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由易到难。由于自主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本着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则,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由易到难,要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心理期待,要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自己踮起脚尖就能够得到,如果能做到这样,学生们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自然而然地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反之,如果设计的教学内容过难或缺乏梯度,导致学生经常有失败感,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愿望就会化为泡影。因此,我们设计教案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对于教案的内容也要反复权衡,反复取舍,力求做到难易适中、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能够“拾级而上”,坚决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望而却步”。

2、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也各异。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并根据他们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上的“各取所需”、共同进步,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乐于学习。所以,我在接手班级的教学任务后,总是习惯于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他们的成绩如何,其学习本学科的“软肋”在哪里,其学习能力如何,进步还是退步,进步或退步的幅度有多大,还有和他们谈心的记录等等。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摸清学生的实际状况,以便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事实证明,这样做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极为有效的,它不仅能很快促成学生的乐于学习,更能很好地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要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

现在的语文课堂,几经改革,虽然已经克服了“满堂灌”的弊端,也抛弃了“满堂问”的训练,但许多无所适从的老师却把“放羊式教学”模式搬上了课堂。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使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最终学生不靠教师也能学语文。殊不知,这样做无疑把学生推向了“野外”,任其自生自灭,使本来早已习惯于“饭来张口”的他们一片茫然,学习起来只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由此观之,我们老师理应义无反顾地摒弃这种“放羊”式教学法,尽快帮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走向“会学”。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首先当推“介入疗法”,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提供给他们前人的经验,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以使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以“教”为重心,但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我们要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学习意志,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使他们能够并且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而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可采用“牵引疗法”,当学生“云深不知处”时给指引方向,当学生“浮云遮望眼”时带他们驱走“浮云”,当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为他们指点迷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减少畏难情绪和盲目性,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自学自悟中走向“会学”。

三、要培养小学生擅长学习

要想真正落实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仅仅使他们乐学、会学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积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能力,使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擅长学习。不管坎坷和坦途,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路子,都能从容地加以应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性地学,如何进行自主性地思,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创造条件、抓住机会促成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自思自悟,让他们去发现和挖掘一些语文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自然而然上升为一种能力,成为擅长学习的高手。比如,我们在讲到诗歌鉴赏时,经常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回答时往往只会罗列诗中的物象,但是他们每答必败,这时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提醒学生认真思考,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回答这类题目的规律。这一留给学生的小小的思考机会,却促成了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讨论,最终总结出了这类问题的规律:一定要说出画面的特点来。由此观之,只有引导学生认真地思考和总结,才能使他们能够挖掘出语文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也只有使他们善于思考和总结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才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擅长学习”。

总之,要想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促成他们乐学、会学、擅长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有灵性和创造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魅力无穷、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进堂,让学生畅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J].学周刊.2011年27期

2、季晓波,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