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涉及多次碰撞或碾压案件中的推理判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交通事故涉及多次碰撞或碾压案件中的推理判断

常文明

常文明(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科北路8号交通管理局事故处理处610000)

【中图分类号】R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169-02

交通事故中经常遇到疑系或确系机动车多次碰撞或碾压的问题,调查取证不易,对事故责任的认定造成了困难,导致很多事故无法分清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如果结合车辆分析及运动学和法医学分析,是可以对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推理判断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车辆分析

主要通过对车辆的类型、运动轨迹、车身痕迹行进调查分析,推断车型可能造成的损伤特点,运动轨迹是否符合事故发生规律,车身痕迹是否与事故有相关性。

(1)车辆类型:机动车按车身高度和车头形状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小型轿车和大型客车(含越野车)或货车。小型轿车与行人相撞时可形成碰撞三联伤。大型客车或货车与行人相撞时,被撞部位多位于高于人体重心的躯干或头部,接触面积广,撞击能量充分传递给人体,造成外伤不明显,内伤严重的撞击伤,强大冲击力将人体抛出,形成严重的摔跌伤,且随后容易随之发生拖擦与碾压。

(2)行驶方向:车辆撞击人体一侧可见撞击伤,另一侧多有摔跌伤或拖擦,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行人的行走方向及损伤分布,可以帮助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碰撞的可能及碰撞导致的不同损伤的可能分布。

(3)行驶速度:小型轿车车速在40-50km/h时,一般形成典型碰撞三联伤如首次碰撞伤、抛举性碰撞伤、滑动性碰撞伤;车速大于50-65km/h时,人体可倒立,甚至从车上飞过摔到车后,形成滚动式撞击;车速低于40km/h时,人体滑到汽车侧方或前方。大型客车或货车低速撞击行人倒地后可继续向前推行一段距离产生拖擦伤及碾压伤,如果行驶速度较快,则可将人撞击抛出,造成严重摔跌伤。

(4)车辆位置:事故发生后如车辆没有随意移动,根据刹车痕迹和散落物痕迹可以帮助判断车辆行驶路线、方向、角度,速度。同时可结合行人倒地位置判断两者是否可能发生接触及推断接触时损伤的可能情况。

(5)车辆痕迹:搜寻车辆接触点,变形损坏部位,脱落物痕迹,附着物痕迹,在与行人接触部位一般都有变形、车体损坏伴部分油漆及零部件脱落,同时车体上常残留有行人衣物或人体组织痕迹,再结合人体损伤分布及形态,可以帮助印证两者接触部位,进一步判断撞击可能产生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

2人体运动学分析

根据运动特点,推断作用力方向,角度,速度及可能接触部位。

(1)行走方向:行人行走方向与损伤分布有密切关系,如果能调查查明行人行走方向,再结合损伤分布,可以判断所受撞击来自何方向,从而帮助锁定肇事车辆行驶方向。

(2)倒地位置:根据人体倒地位置结合车辆行驶方向、刹车痕迹等,可以帮助判断车辆与行人是否可能发生接触,及碰撞时的状态和可能造成的损伤。

3法医学分析

法医学人体分析主要通过对人体损伤分布、人体损伤类型特点、损伤病理及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推断产生外力的方向、类型、速度、形状等。

(1)损伤部位:检查损伤主要集中部位,是否有典型性损伤,可以帮助判断撞击车辆类型及撞击方向,如典型腿部保险杠损伤、承重腿损伤多为小型轿车造成;头部或躯干部等高于重心部位多有大型客车或货车主要造成,且内伤较重。受撞击侧多表现为撞击伤,对侧或其他部分多表现为摔跌伤或拖擦伤。

(2)损伤类型: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有撞击伤、伸展创、碾压伤、摔跌伤、拖擦伤、挤压伤等。碰撞三联伤主要由小型轿车造成,主要表现为撞击伤及拖擦伤;大型客车或货车造成的损伤多表现为人体较高部位的车头损伤,如发动机罩、车头灯、或冷却器栅格撞击形成挫伤、挫裂创、骨折、碾压伤等。小型轿车造成的碾压伤相对大型客车或货车造成的碾压伤要轻,后者造成的损伤较重,可造成严重骨折变形,且多留有轮胎印痕。

(3)人体接触面形状:小型轿车多造成明显腿部损伤,损伤部位与车辆前保险杠高度基本持平,撞痕宽度与保险杠宽度相似;大型客车或货车因车头较平,多可在人体上留下发动机罩、车头灯廓、冷却器栅等车头物体撞痕。

(4)人体残留物特征:车辆与人体接触后,可在人体上残留车辆碎片、油漆、机油等特征性附着物,通过仔细取证提取后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判断车辆是否与人体发生接触。

(5)损伤局部特点:生前伤有明显生活反应如出血严重、组织肿胀收缩、感染、痂皮形成及组织学改变,如果是死后碾压,人体上可有其他工具造成的生前伤痕迹存在。多次碾压的人体损伤破坏严重,存在用一次轮胎碾压难以解释的多处损伤;现场轮胎滚印多且混乱,无法用一次碾压来解释;人体皮肤或衣服上留有两种以上的轮胎花纹,且不是有单一方向外力所能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