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李桂芳

河北省大名县铺上乡小学李桂芳

[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化已经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放在了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情感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小学学科育人功能的体现,是教学规律和客观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以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常常被忽视,现在在数学课堂中增添了一些感情色彩,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否亲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将对今后学生数学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现在的课程标准把这问题提到重要的地位来研究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谈几点浅见。

一、建立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解除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帮助有心理困扰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表现为后进生。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起自信。教师要和他们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试问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宽松、自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怎会不对他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呢。要学生亲近老师,老师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后进生,经常多问几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鼓励学生有不懂的问题要主动问,弄个明白,随时随地见到老师都可以问。不懂就问说明学生学习认真,乐于学习。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我会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如四年级学生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进生往往是望而生畏的,我教会学生把这些题目分解成几道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进行解答,教给思考分析的方法,使之化难为易,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据教学经验,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普遍现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相互取得对方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课间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状况和家庭学习情况,并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对待成绩不优秀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老师要更多地关心和爱护,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要摒弃自我权威的思想,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与你交往。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动机有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成就动机、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等。就学习目的动机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处于由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短近目的动机向与社会相关的远大目的动机过渡阶段。在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既关注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需求,又努力把数学学习与社会发展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迸发民族自豪感与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2、将课堂溶于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实用平台,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问题,并逐步产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如,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后,我要求孩子们观察在教室、家庭中的哪些东西上能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学价值观得以萌发。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给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的中心点是: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要给学生加框框,多给予机会学生去发表意见,这样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回报和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数学的问题要用理论数学的手段去解决,但是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培养与发展。4、开展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或游戏活动。如:口算能手比赛,登山寻宝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比、学、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四、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讨论、交流,展现自我

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示自我个性,展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不能让少数优生包揽课堂的发言权,有意识地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把发言机会多让给学习一般的同学,经常发言的同学把发言机会多让给较少发言的同学。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实践运用阶段老师提出有长6米、宽4米的房间需要铺地毯,现在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看!学生的回答多精彩啊!不仅自己有了选择购买的方法还大胆提出观点帮助老师省钱。课堂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合作。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要变传统的学生“认真听讲”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五、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虽然大部分孩子对人民币很熟悉,但还是有很多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买东西的过程。于是,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模拟市场。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跟家长一起去买东西,熟悉买东西的程序,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制品作为商品,带到数学课堂上。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了一个模拟市场,孩子们用自己的人民币(学具)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大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有的在叫卖,有的在讨价还价,还有的在算找补……学生的喜悦与收获可谓大也。象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真实而强烈地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有效的评价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只有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才能使小学生能够愉快地、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法宝。教师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小小的一句评价,也许就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一根大铁棒去撬一把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无功而返;而一把小钥匙,轻轻钻进锁孔,身子一扭,锁就开了。大铁棒很不服气,而小钥匙说,关键是我了解锁的心。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础。

人的培养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是长期的,想通过数学课就能把学生培养好是痴心妄想,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小学教育阶段只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很多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社会的洗礼才能真正形成。所以作为教师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否则期望越多,只能失望也越多。天下没有不望子成龙的父母.父母寄厚望于孩子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就是不顾自家孩子的天赋、资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只顾“揠苗助长”.硬要“赶鸭子上架”,哪怕孩子已经竭尽全力有了一点儿进步,也不能令他们满意。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动辄斥之。长此以往,孩子得不到任何鼓励性的反馈,也体验不到由努力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就丧失了对成功的追求和信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质,父母给予孩子的期望应该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别忘了古人的一句话:“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对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数学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说教的办法应坚决摒弃。应更多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体验、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经常性和实效性。我们教师更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胡松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学报》[J],2004年第3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