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宿淑平

临朐县第二人民医院2626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手术腹邵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术后月复邵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的疗效。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0.2±1.2)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1.36)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手术后采用红光治疗腹邵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加快切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邵切口;脂肪液化;妇产手术

妇产科血运较差患者行腹部手术切口容易出现感染,偏向肥胖患者术后肥厚脂肪组织会对供血产生障碍,术后患者脂肪组织出现无菌性坏死,坏死组织渗液影响切口愈合。患者伤口表现为切口愈合困难,皮下组织渗液中可看见脂肪粒,患者表示切口有压痛,但临床观察无红肿和皮下组织坏死情况。随着妇产科手术近年来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数量也随之增高,研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院选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出现液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术后切口处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按压后切口渗出物更多,切口无明显红肿现象,切口不能及时愈合,切口边缘两端皮下组织容易分离,部分患者有硬性阶级。在实验室培养渗出物结果为阴性,患者体温无明显升高迹象,白细胞数量增加不明显。患者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5±2.57岁。其中剖宫产患者46例,子宫切除患者2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采取引流方式处理渗出液,使用高渗氯化钠冲洗切口,用无菌碘仿条外敷伤口,换药2次/d;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将渗出物清除之后,用红光照射患处30min,2次/d。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

1.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析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患者切口有效愈合,无黄色液体渗出;有效:治疗后患者切口逐渐愈合,有少量黄色液体渗出,需要换药;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切口未愈合,有黄色油状和血性渗出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明显比对照组好。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0.2±1.2)天,显效19例(54.28%),无效4例(11.43%),总有效率31例(88.57%);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5.4±1.36)天,显效14例(40.00%),无效9例(25.71%),总有效率26例(74.29%)。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手术治疗是妇产科常见治疗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加上破宫产和电刀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也随之增多。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使用电刀切口时受高温影响,皮下浅表层被烧伤,部分脂肪细胞受热变性,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凝固而栓塞,本身血运较差患者治疗过程中肥厚组织容易渗漏。脂肪液化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患者切口一般无热、肿、红、痛和坏死情况,多数患者是在术后3~7天切口不愈,发现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才注意到此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最主要因素是患者比较偏旁,另外切口坏死脂肪组织未有效清除,给缝合留下很多困难也会出现脂肪液化。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影响人体胶原合成,也容易造成伤口愈合不良。局部出现水肿,压迫组织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伤口愈合速度。医师缝合技术不当,在缝合过程中过多扎紧组织造成组织坏死,缝扎不彻底留下死腔,也容易出现局部愈合困难。为减少腹部脂肪液化并发症,临床手术应尽量一次性切开患者皮下脂肪,避免多次切割对患者脂肪层形成多处切口,脂肪层止血时减少电凝,手术缝合过程要将脂肪层对应好,防止出现错位情况。使用电刀切割时要控制好电刀的强度,以切割过程能恰好切开组织为宜,为提高创伤和手术创面愈合速度,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0.2±1.2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1.3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红光治疗利用红光波段,通过光化学作用显著促进伤口愈合,能加速受损神经再生,同时也提高了白血球吞噬能力。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主要因为人体细胞中线粒体受红光照射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患者细胞新生代谢能力提高,细胞中糖原含量提高,显著增强细胞瓢度,促进切口伤口愈合,加速切口受损细胞再生,因此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比较多,术后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切口变化情况。临床使用红光治疗腹部切口脂肪硬化情况,能有效提高切口愈合速度,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丹丹.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12):256-257.

[2]张秀平.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21(15):3343-3343.

[3]丁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1):153-154.

[4]陆梅燕,王薇.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x..2013.17(23):389-389.

[5]陈开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20.

[6]陈广芝.妇产手术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11):89-89.95.

[7]王志坚,李娟华,何艳红,等.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8]刘宗琴.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26):5418-5418.5419.

[9]李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