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培养应用与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联系实际培养应用与创新能力

曾雪梅

(广元天立国际学校广元62800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课标下的教材体系,加强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构设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新世纪每一位数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只会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89页有这么一道习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如右图)

稍有数学及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蚂蚁不能飞,只能爬行即沿圆柱的内壁爬行,而内壁为一曲面是无法在上面确定最短路线的,需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和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几节专题应用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做这方面的组织者、有心人。让知识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一、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介绍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欲望,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如在讲黄金分割比时,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气温下人的感受最舒适?怎样的身材是最优美匀称的?舞台上的报幕员、名画的主题的最佳位置分别在哪儿?”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时,问学生:“在歌咏比赛中,所有评委亮分后,计参赛选手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学生急于想揭开生活之谜的渴望,带着学生走进数学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参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把生活引进课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目前数学教育的趋势和方向,我们培养学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学校里,也不可能永远在试卷中纸上谈兵。因此,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在生活中检验自己的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后,学生都会测量山高、求航海路程等应用题,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空间如何呢?为此,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带着测量仪器,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测马路对面的高楼,测河对岸的大树,测学校的旗杆等。这时,学生将全面思考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哪些被测物体可看成几何线段?其次是他们脑海里构建的三角形在现实面前怎样寻求?再有,哪些量通过直接测量就可得到,哪些量是要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才能得到的?是不是所有测量问题都需要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才能解得?这些问题不亲自做一做,学生是不会清楚明白的。这样的实践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讨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由函数图像得:

当0x<400时,y>0,即选方式A省钱;

当x=400时,y=0,即选方式A、B均可;

当x>400时,y<0,即选方式B省钱。

由此可得选择方案(略)。

四、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美国从小要求学生写论文,搞研究,而我国到大学毕业时才要求写论文,因而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还得到大学时代从头学起,目前,我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因而新高中开设了研究性课题,如果我们从初中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如在讲到统计初步时,可布置同学回去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或每月用电情况,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绘制直方图,能否从用水统计数据入手,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谈现代人的消费情况等。再讲函数时,可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收费新标准,列出收费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从电话费的降费看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与研究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