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影响

龙许艳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6月阶段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8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早期床边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5.63+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0+1.97)d,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握力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1%,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起床边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度和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早期床边活动;机械通气;影响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采取制动干预[1]。绝大多数的临床观点认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因此患者需保持绝对的卧床休养,避免活动,减少耗氧量,促进康复。但患者如果长期卧床则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进行适当的床边活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也具有较高临床可行性[2]。笔者在以下的研究中就对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6月阶段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8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合并颅脑疾病的患者,合并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3]。观察组患者中,12男性,7女性,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4.5+2.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2+2.3)年。对照组患者中,10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5.4+3.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4+2.6)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早期床边活动干预。早期床边活动实施流程:①早期床边活动呗定义为在患者自体生命体征稳定开始至出院前期间,患者在没有支撑作用下在病床上坐起,并离开病床转移到床边的椅子上,然后使用行走协助器在护理人员的扶持下,在床边开始行走活动。在患者进行早期床边活动的过程中,需注意必须要有1名护理人员进行陪同,防止患者出现突发情况。②早期床边活动实施的目的在于维持并提高患者的肌肉力度、活动度和身体功能。如果患者的早期床边活动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暂时停止,则接下来的每天都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重新评估,直到其能够继续再开始进行早期床边活动为止。③早期床边活动实施步骤:坐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之下,让患者在病床上坐起,然后指导患者坐在床沿上,尽量让患者的双脚接触到地面。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扶稳患者的躯干,直到患者能够独立坐稳为止。站立:护理人员要扶着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并且当患者站稳之后,鼓励其在床边进行眼底踏步,进行身体重量适应。转移:帮助患者以轴心式的方式从病床上转移到床边的椅子上,对于情况良好的患者也可以鼓励其从病床上下来,走一两步,走到椅子边。协助行走:可以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或者借助行走辅助器让患者在床边进行行走。并逐渐让患者过度到独立行走。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方式录入,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录入,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5.63+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0+1.97)d,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

2.2两组患者的握力值和Barthel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握力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如下所述:

3讨论

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报道中指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在其早期实施床边活动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早期床边活动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大量的报道来看,这些值的变化幅度并不具有显著性意义[5]。相反的,在多项临床试验性研究中均证实,早期床边活动的实施对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6]。因此,早期床边活动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机械通气患者康复干预手段,值得其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起床边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度和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海燕,王小芳,罗健,等.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5):1-5.

[2]FraserD,SpivaL,FormanW,etal.Originalresearch:implementationofanearlymobilityprograminanICU[J].AmJNurs,2015,115(12):49-58.

[3]俞萍,任国琴,陆小敏,等.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2):161-164.

[4]杜元丽.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8):373-374.

[5]HainesKJ,SkinnerEH,BerneyS,etal.Associationofpostoperativepulmonarycomplicationswithdelayedmobilizationfollowingmajorabdominalsurgery:anobservationalcohortstudy[J].Physiotherapy,2013,99(2):119-125.

[6]陈妙霞,胡细玲,马盈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5,53(10):163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