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治疗虚寒性腹泻63例

/ 1

脐灸治疗虚寒性腹泻63例

宋琳琳

宋琳琳(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454000)

根据几年的观察,我科室有一部分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原因,有长期慢性虚寒性腹泻的情况,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病情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我科室自2009年至今用脐灸法治疗虚寒性腹泻6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5岁。腹泻次数每日2、3次至7、8次不等,于生冷油腻饮食及受凉后加重,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证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2、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在床上,先用中药粉填满肚脐三分之一,再用粗盐填满肚脐,然后将艾条点燃装在灸架内,安放在患者的肚脐之上,每次灸约40分钟,每天2次(上午、下午灸)。

用药原则宜温中健脾、化湿止泻。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苡仁、山药、吴茱萸、厚朴、苍术。寒邪较重加肉桂;肠鸣者加羌活、防风;腹痛明显加川楝子,元胡索;久泻不止加五味子。将中药磨成粉末装瓶,每天使用。每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粪质变稠,全身症状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

本组共63例,临床痊愈32例,占50.79%;有效25例,占39.68%;无效6例,占9.52%;总有效率90.48%。

4、讨论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症,本科室患者多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原因,引起阳气虚弱而导致的慢性虚寒性腹泻。

从中医理论来讲肚脐又叫神阙穴,神阙穴的位置,居于肚脐中央,在人体正中,天地之间(脐以上为天,以下为地)、能转通抠机,沟通上下阳气,灸神阙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疗效,是因所在脐部,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问动气之处,乃十二经之根,元气之所系,生气之源,而人体以阳气为本,得其所则体强,失其所则体弱。在脐中穴拖灸,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调整机体的功能气血,使气归其所,血归其属,则体强安康。

现代研究认为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解剖、生理学优点:凹形的脐窝,最适宜盛药。脐部结构最有利于药物吸收,其表皮角质层最薄,无脂肪组织,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渗透力强;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浅部和腹壁浅静脉、胸腹擘静脉相吻合,深部和腹壁上下静脉相连,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药物在脐穿透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静脉分支而人体循环。

所以在脐灸同时用上宜温中健脾、化湿止泻的药物可以起到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