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 2

老年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张春梅黄丽

张春梅黄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1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313-01

1老年病人的特点及潜在问题

1.1年人敏感性、反应力下降,以及多种疾病症状间相互干扰、掩盖,使得疾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不典型化,将影响护理人员的判断,以至不能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延误治疗。

1.2老年人生理变化的总特点就是老化,从组织器官到细胞,在形态上和机能上都处于老化过程,呈全面衰减状态,各种器官都可能发生多种疾病。由于机体和器官功能低下,潜力差,调节力、应激力低下,因此病情发展快,风险大,残疾率和死亡率高,但病人家属是外行,他们不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一旦面临失去亲人,往往易产生过激行为,而护理人员在医院这个工作环境中,天天面对危重病人,已经习惯的冷淡,将是直接的导火线。

1.3老年体弱、多病一体,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加上老年人常见的主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多:脑梗塞、脑出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甚至失语,自护能力差,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料。而子女正处中年,既要工作,又要抚养孩子,不能长时间照顾父母,只能请陪护。陪护一般来自农村,年龄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少,更未受过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懂的该如何照顾他人。甚至有的素质较差,不诚实。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件事:一老年女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并发脑梗塞,导致一侧肢体肌力下降,加上肥胖,长期卧床,她老伴有病,不能来医院照顾,一儿一女又要上班和照顾年幼的孩子,无奈到社区服务站请了一个服务员,一天早上进行临床交接班时,发现病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思睡,呼之能应,并能随着声音的刺激睁眼,但不能言语。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同时询问陪护服药和和饮食情况。陪护肯定的说,服药后就协助进食,进食的数量和热量与平时没有区别。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之后,病人的意识障碍却在加重,检查血糖:1.8MMOL/L,立即静脉注射高渗糖,很快病人开始睁眼,缓慢说话,才说出事实真相;服了降糖药,没有吃饭。由于陪护的撒谎,误导了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医药费。

1.4性格、情绪障碍表现为坚持己见的倾向增加、不愿听去他人的意见,呈现为特有的老年性顽固-老顽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预见性,加上药物的影响,易摔到,轻者表皮伤,重者骨折,甚至颅内出血、死亡。

1.5多病同治、多药同服,常达4-6种药,数量10-20颗,产生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观察难度增加。如果出现一种临床症状、就比较难判断的是病情在发展、在加重出现的症状,还是药物所致。

2防范措施及对策

2.1科学管理

2.1.1护理管理层合理调配人员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决定了老年病房的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护理层在人员配备时,要考虑其工龄、临床经验、责任心、文化教育情况。老年人动作缓慢、言语不清、听力下降,要求护理人员真正能做到爱护老人、关心老人,就像关心自己的父母、长辈。老人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更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2.1.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素质是心理学的概念,表明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者必须具有的某种条件。护士素质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越是雄厚,素质就越高。这样,即使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健全陪护制度明确陪护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我国即将进入老年化国家,而养老院、拖老所在小城市还是空白。社区卫生服务不尽人意,加上中国医疗体制还在完善中,老年人一旦生病如不住院而在门诊治疗,自己要贴很多钱不说,由于行走不便,需要家人来陪着,而儿女要上班,显然照顾不过来,自然保姆走入了家庭。护理人员的缺编,加上个医院不正常的减员增收,更导致护理人员的紧缺,病人及家人自己请的陪护又走向了医院。因此,呼吁陪护的权利、义务、陪护的培训,陪护的管理相关法律尽快出台。这样,即有利于医院的管理,又可保证病人的利益。

2.4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为了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享受到优质的、全方位的、连续性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医院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提出建议,将其联系到相关的社区。同时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情况一同转移到社区,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定护理计划,实施服务。

2.5多交流、风险共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并在不影响诊疗的前提下,多与患者及家人交流。使其家人对老人的生理特点、患病特点有所了解。对老人的病情、治疗、护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均应告之病人的家人,使他们心中有数,一旦老人出现病情急剧加重或病情不可逆转的时候,家人有心里准备,同时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问自己:假如这病人是我的父母、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应该怎么做?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真正关心病人,用高素质的言语行动,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相信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的出现将为其不远。

参考文献

[1]冯力,王淑芳,甘琪,董南妮综述,张朝元,孙定人审校.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3.

[2]冯力,王淑芳,甘琪,董南妮综述,张朝元,孙定人审校.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3.

[3]金蓉芳,陈健.新加坡医院的服务意识.中华护理学会,2000,35(1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