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孙亚平

孙亚平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加工贸易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金融危机期间,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在危机缓和之后,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呈现复苏态势。但由于广东的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消耗较大、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等局限性,在后危机时代,制约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如何继续生存与发展?如何开创新的出路?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选择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广东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首当其冲。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进口转为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612.6亿美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全年加工贸易进口1557.8亿美元,比07年下降0.9%。同时,国际买家支付能力下降,信用状况恶化。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的统计,2008年广东分公司接到保户通报国际买家拖欠货款、破产倒闭的案件超过300宗,尤其在2008年下半年,超过百万美元的大额案件数远超历年。

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3548.8亿美元,比09年同期增长了43.1%。但危机过后,广东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生存形势。诸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等环境条件,使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步履维艰。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迁移、停产或关闭,进而大量加工贸易企业员工失业返乡,加剧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压力,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和隐患。据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数据显示,09年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关停搬迁2452家,96%为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其中,关闭的企业就达到1730家。国内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富士康集团,由于在深圳经营成本太高,已经在廊坊、成都、武汉和郑州等内陆欠发达地区修建产业基地。富士康发言人表示,公司2010年底前可完成将大部分产能内迁计划,在北方的产能将超过七成,只有少量产能留在深圳。

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如何保生存、保增长成为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贸易保护壁垒有增无减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频频遭遇各种各样的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调查。我国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据统计,2010年一季度,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就达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加93.5%。

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而这些国家也是贸易壁垒的最大缔造国。由于广东的加工贸易集中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各种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对象,主要是广东加工贸易企业。2010年新增的贸易壁垒很多是针对于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的行业,比如玩具产业,广东玩具出口占据着我国玩具出口总量的70%之多,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据很大比重。近几年间,玩具业频频遭遇召回、通报事件,发展受到重挫。进入2010年,广东玩具出口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出口贸易壁垒。从2010年年初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墨西哥等国先后颁布了新的玩具标准;欧盟也将于2011年7月实施《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除玩具行业以外,其他许多行业也遭遇了更多更严格的贸易壁垒。这些法规实施之后,广东相关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将会受到重创。

(二)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0年以来,广东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在全国各省市率先上升,引起了各界关注。此次广东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生产一线员工的工资提高。先是广东省在5月份调整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新标准平均提高21.1%。紧接着作为国内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深圳富士康公司在6月初两次涨薪,部分员工薪资涨幅甚至达122%。上调最低工资及富士康两度提高员工工资,带来了珠三角的加薪潮。据统计,在用工量最大的珠三角地区,受这次“加薪潮”波及的企业超过六成。与此同时,广东企业发生了多起因薪停工事件。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仅从5月25日到7月12日,广东共发生了36宗停工事件,事件最终大多以加薪平息。加工贸易企业依靠赚取廉价加工费的日子难以为继。

由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广东沿海地区的就业比重下降,以及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显著减慢等因素的影响,广东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不是短期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作为加工贸易企业,大多是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劳动力需求量大,人力成本一般要占到营业额的30%左右;而且利润微薄,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低廉的劳动力。在这种加薪的背景下,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可想而知。比如东莞的一家电脑公司,该公司生产电脑主机箱板和散热器外壳,为戴尔等诸多知名品牌代工。据介绍,公司净利润只有1.5%,加薪之后,基本上侵蚀掉0.5%的利润,而公司的净利润并没有增加。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企业将面临倒闭。

(三)节能减排政策压力

目前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的组装生产环节,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对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消耗较大、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情况更为严重。这与当前世界各国所提倡的,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也是相违背的。

针对于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工贸易新政,相继发布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目录。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2008年,国家不断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增设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波及类别多为钢铁、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危机爆发以后,为保出口增长,对加工贸易政策有所放松。但为了缓解加工贸易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将是调整的大方向。2010年9月2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自2010年11月1日起,将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主要是涉及到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商品,其中,多晶硅等商品禁止出口,废汽车压件等商品禁止进出口。

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将会加大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环境成本。其中被列入限制类目录,就必须“实转”——缴纳足额保证金,直到产品出口核销后企业才能申请返还。若被列入禁止类目录的商品,将被取消保税资格,只能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产品,也就意味着企业将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很多企业甚至会因此而倒闭。

三、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策略分析

(一)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产业转移

目前,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贸易风险增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产业转移障碍大大减少。

目前,印尼、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经济技术水平低,工业需求广,对承接广东加工贸易转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一方面,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可以把包装、塑胶环节等低档产业环节转移到东盟国家,使产业链越来越多的环节进行跨境配置,广东则占领高端产业链环节。另一方面,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鞋类、陶瓷等加工贸易产业进行转移,引进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低端转移,产业优化。这样不仅可以使部分企业更好的应对国家对加工贸易的节能减排政策,还有助于降低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减少遭受各种贸易壁垒的风险。

(二)加大技术投入,促进企业转型

加大技术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普通一线工人的依赖,抵消工人成本的增加。据一项对东莞企业的调查显示,东莞企业平均可以承受的涨薪幅度为3%-5%,最好的企业也只有10%左右。东莞企业平均工资涨幅如果超过5%,资方就会难以承受。企业的财富增长真正要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结构的调整。如果企业仅仅在加薪高低上考虑问题,那只是一个零和游戏,工人多得,资方就少得。另一方面,引入技术可以促使企业从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从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者转变为产品的创造者,扩大产品附加值。由于广东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引进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有不少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比如惠州金鼎多媒体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从事塑料包装等产品的加工厂。随着利润不断被挤压,该公司于2006年和中科院合作,转向汽车影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功研发出数十种产品。如今,该公司已经打开国内外市场,成为该行业的新秀。

当然技术的引进需要一定的资金,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目前对加工贸易的技术创新也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三)加快企业由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型

在后危机时代,企业唯有提高利润,才能抵御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广东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完全依赖贴牌生产,利润微薄;而且由于对国外品牌和技术的高度依赖,受到国外企业的牵制,利润很难有提升的空间。在全球风靡的芭比娃娃,目前几乎全部由中国加工生产,但中国企业从每个芭比娃娃中得到的加工费仅为35美分,而拥有该品牌的美国企业获利近8美元。服装行业著名品牌——红豆集团,为阿玛尼贴牌加工西装,每套价格为50美元,但在阿玛尼专卖店,每套价格却达到500至800美元。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贴牌企业只是在国际产业链中获取微薄的加工费,而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则赚取高额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在“加薪潮”之后,企业压力感受各不相同,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可以给商品定价,有溢价权,产品价格的微调并不会影响产品竞争力;而作为加工贸易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筹码与客户谈判定价问题。

当然,企业应加快由贴牌向自主品牌的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并要面对来自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品牌营销的竞争,企业盈利能力短期内可能被削弱。因此企业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维持加工贸易,积累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自主品牌。在当前的形势下,广东有些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比如在全球毛织之乡——东莞大朗镇,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模式经营,不过目前约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准备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设计部,对自有品牌进行营销策划,开拓国外市场。

(四)积极获取国际认证以规避贸易壁垒

各种国际标准不断推出,比如ISO9000系列标准、SA8000标准等等,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制定出各种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规范了企业的活动,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出口的障碍。而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许多企业不了解国际标准,不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管理,导致出口频频受到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阻碍。比如广东玩具产品大部分只经过国内的出口检测认证。可是现行玩具出口检测标准与欧美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我国玩具出口产品被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通报及召回的案件呈上升趋势。

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出口。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外商对那些取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往往优先考虑。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应有长远发展眼光,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几大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生产,推行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推动企业的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以规避国外的贸易壁垒,减少和避免出现退货、召回等现象。当然,如果企业能够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则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主动性,把握行业发展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