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

李会梅

李会梅河北省涿鹿县东小庄学区

摘要: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与随意。因此,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处理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建立和巩固,于是,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与随意。因此,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关系。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都是遵循预先设计的模式:“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整套程序,固定不变。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完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毫无生机,甚至会使学生感到生命的窒息。久而久之,滋生一种思维惰性,紧随教师进行思维的完全接受式学习方式,一旦失去教师这个“拐杖”,他们就不能自我更新,导致自我“造血机能”严重缺乏,而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高分低能”。

现代数学教学论强调建立“师生共作”的交互式的教学理念。今天,我们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教师的教学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但不是彻底否定教师的作用。课堂训练要更重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不能全面否定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动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但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在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合作学习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数学探究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点缀;课堂的结尾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二、基础和能力的关系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能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升华.认识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能力获得的前提条件.数学能力又是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操作而逐渐形成,并且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反作用,数学能力的形成可以看成是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标志;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共同构成数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上可以看出能力的高低。数学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熟练的数学技能的基础上。

数学技能以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前提,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而逐渐形成。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展现。

因此,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能力是在具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发展的,数学能力是和数学知识共同起作用来保证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在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而获得。数学能力的获得,要有相应知识的配合。

三、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自主探索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面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该担当什么角色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不在是一个领导者。教师的作用是不是被削弱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教师的指导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应当是互动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并不是“退居二线。”教师作用从量上看,在学生自主学习起始阶段教师的指导应当多一些,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量应当少一些,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讲授、教师给学生的互动都不能削弱。具体的说,教师可以尝试做以下的指导工作: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情境,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注重启发,培养自主探索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索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务难度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在融洽、和谐、宽松的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问,这也就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动脑思考;其次是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能急于包办代替,而应问一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角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探索的信心。

3、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还需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

4、拓展思维,教给自主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学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给学生指出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会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

5、体验成功,延续自主探索。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从而培养和延续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