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3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陈丽丽

陈丽丽

(河北省临城县县直幼儿园054300)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随着幼儿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幼儿园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早期阅读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重视。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冲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早期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有着重要作用。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同时灵活多变、科学有趣的早期阅读也直接促进孩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对其语言能力和智能、社会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能为其未来的学习打好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合理确定早期阅读教学目标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简捷、流畅,情节集中,篇幅短小,画面形象逼真、新颖有趣、幅面较大的内容为体裁。如儿歌《蜗牛》、《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故事《放学啦》、《小花猫的铃铛》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适合幼儿努力特点的教材能使幼儿将阅读过程内化成一种阅读的能力。

早期阅读不同于学龄阅读。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充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定位不要过高,要求不要过于苛刻。无论是学期目标还是课时目标的确立,均应考虑幼儿的基础、心理特点及兴趣需要,确保各项目标经幼儿的主观努力能够实现。另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尤其应关注幼儿阅读情感的需要,着眼于幼儿学习个性的培养。其次,早期阅读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是确保早期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每位教师应明确“幼儿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只有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方能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肓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关注的是什么很敏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或积极的或消极的暗示作用。因此,为幼儿早期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1、为幼儿提供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老师正确的发音,规范的语法,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没有粗话和脏话,这是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优美的语言环境能给幼儿一种舒适感、一种美的享受。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老师是一个起着主导作用的角色,应该为孩子树立语言的典范。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词语不够丰富、情感不够突出,仍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示范,激发幼儿更高的兴趣、更多的求知欲望。

2、多给幼儿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幼儿做任何事情的“良药”,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自信,还能激发幼儿更高的积极性。我们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指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若孩子在阅读活动中语言连贯且紧扣画面主题,声音洪亮,用词恰当等,问题回答的特别好,我们这时就该及时地给予奖励,还可以设置“每周阅读之星”、“每天阅读之星”等。教师可以口头表扬,让小朋友为之鼓掌,也可发些小奖品,如:小红花、小贴画或各种好看的图片等,幼儿得到的表扬奖励越多,他(她)就对这一活动越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3、在阅读活动中保护幼儿的想象力。我们一直都牢记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应从大人的角度去理解幼儿,应蹲下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同样的图书,不同的人在理解上往往出现许多细节上的差异。因此,在幼儿阅读图书时,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不追求整齐划一的讲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三、创设宽松、丰富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

如果说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基本前提,那么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就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保障。

1、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是幼儿最主要的阅读材料。好的图书提供了:

(1)全面学习阅读的情境:优秀的图画故事书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图画故事。孩子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口语经验,而且可以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使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优秀的图画故事书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学习表达与交往。阅读图画故事书并参加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智能,同时也为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个人内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提供了操作运用的机会。

(3)培养幼儿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优秀的图画故事书本身就是想像和创造的结果,阅读图画故事可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象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随之而来的创编故事和自制图画书等活动,更可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充分体会创造学习的快乐。因此,选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识发展特点的阅读书籍。有序放在书柜、书架上,这些图书,要和孩子们的心理吻合,是孩子们希望了解和特别喜爱的形象,具有游戏性。《聪明的兔子》、《小蝌蚪找妈妈》、《公鸡和狐狸》等,都属于这类型书籍。另外,我们还鼓励阅读中操作,如小舞台话剧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完整的故事插图,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理解分析,将故事内容完整的在“小舞台”上表演出来。如故事“孔融让梨”,我们制作了一套该故事的插图,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小舞台”再现出来。再如:美术活动,尝试让幼儿当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讲给别人听,请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制成一本小图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图书的更新和准备光线充足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幼儿能舒适、不受干扰的阅读,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是幼儿开展阅读活动的前提,那么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则是幼儿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所,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使幼儿通过感知内化,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

3、为幼儿提供极富趣味性的动画片。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动画实际上就是一幅幅连续而生动的图画,孩子们通过不断变化的图画和声音的提示理解内容。一些深受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每一集都有独立的情节和内容,画面和人物都很简单易懂,极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绝少有语言对话,这样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关注画面情节,能加入自己的想象进行表述。而且好看的动画片可以看很多次,关键是每一次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动画与阅读图书相比更生动有趣,他们都需要幼儿将连续的画面变成完整的故事,在交流和复述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因此动画与图书一样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四、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

家庭是幼儿第一个教育场所,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是分享阅读开展最好的场所之一。阅读对于幼儿,首先是爱的享受,其次才是知识的获取,所以说幼儿阅读与其说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父母共同游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第一需要是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幼儿眼中,这次阅读就是一次没有意思的失败的游戏。

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从幼儿园所做的调查发现,与幼儿园相比,幼儿更喜欢在家里与父母一起阅读图书。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投资很多,该项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收入的30%,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幼儿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而今,父母与幼儿一起阅读的时间更是不断减少。即使父母与幼儿一起阅读,父母也无法有效的指导幼儿。

调查显示,很多中国家庭的环境的布置上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的家庭所占比例不到3%。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幼儿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一些家长简单地将阅读当成教会幼儿识字的工具,还有一些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阶段开展阅读对幼儿来说太早,是上学以后的事情。阅读环境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幼儿喜欢在家里看书是有原因的,一是家里温馨、宽松、安静,图书也很丰富;二是幼儿喜欢与父母更多、更近的接触,依偎在父母身边,感受着父母的关心与爱,轻松愉快的共同阅读。

幼儿口述活动是亲子交流的好方法,也是萌发幼儿对语言的举和发展阅读的好方法。幼儿把在幼儿园的生活、感想、做的游戏、听的故事、阅读的图画等等对家长进行口述,家长或是用笔记录、用录音机录音、用摄像机摄像等对幼儿的口述进行记录,有时幼儿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写画来进行记录,再一起阅读、观看。次日返回幼儿园,布置在墙壁上或是为幼儿建立“生活纪实档案”。

RichardCAnderson教授指出:分享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家长还要仔细阅读分享阅读家长指导手册,再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引导幼儿、与幼儿一起体验阅读的快乐。

家长指导幼儿阅读要注意:家长与幼儿分享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并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幼儿。在与幼儿一起阅读时,家长要从各个方面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幼儿对阅读的热情;安静、专心地阅读;一页一页地翻着阅读;能提出问题,能看懂书里的部分内容;能理解一页与另一页的变化;渐渐地能独立看书。这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想像、思考,猜想画面中的图画符号,如《在浴室里》香皂从山姆手中滑出去了的路线符号等,看完故事后,和幼儿一起回忆、表演、创编故事;故事读了前半段后猜想后来发生了什么等等。家长可以与幼儿在阅读中共同分享,共同感受和体验。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平时,多开展故事比赛,表演游戏,让幼儿在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诗歌等展现和大家,既巩固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另外,通过“小喇叭”、“小小新闻角”等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另外要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的幼儿阅读的材料,同时让家长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只有持之以恒,幼儿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有效途径,对其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渗透,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的多,眼界打开,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理解力、表现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赵海燕.《对幼儿园实践分享阅读教学的思考》幼儿教学研究2007.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