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英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

龙艳玉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

龙艳玉

(广西钦州港区中学535008)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体而言,我国英语水平不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必要对我国英语教育的战略进行审视,并采取有效对策。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在英语教学上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让老师、家长强迫地学。

【关键词】双边活动;学习兴趣;环境;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64-0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存更依赖于终身学习,课堂教学仅靠“传道、授业、解惑”,已是远远不够。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已是举国共是、刻不容缓。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更科学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崭新教育模式。所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在英语教学上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让老师、家长强迫地学。

作为教师,要以满腔热忱的师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对各学科的兴趣开始出现分化,而且日趋明显,根据我们在新生入校后的调查,90%以上的中学生能明确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由于我们这里在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所以到中学以后他们最喜欢数学的占35.5%,最不喜欢英语的占25.5%。当然,这个结果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不同的班级、不同学校会也有所不同。学生在新初一时可能喜欢的比例比较大些,到初二时,甚至初一下学期这个比例就要降一些。但是,毋庸置否的是,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难度要比其它学科更大一些。

我们中国学生学英语最不利的条件是缺少用英语交际的环境。语言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交际工具,好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见了外国人还不敢张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失败,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学习情景。

采用听、说领先的方法,凭借挂图、幻灯、多媒体、手势及夸张的表情,让学生先听懂新单词、新句型,尽可能地创设课文内容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然后再创设多种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学会使用学过的语言知识。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练形式,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情景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老提不高,所以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比较差,表现有自卑心理、畏难心理、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就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脆弱的心。要和学生沟通,做到堂上是师生,堂下是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平等待人,以心交心,在交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意见要及时进行改进或作适当解释。只要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就一定会喜欢听教师的课,这样就有了教学中相互默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仔细分析一下对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使用英语的民族与我们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英语与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英、汉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词义、词性上也不能完全对等;英语的词序、语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动词时态、语态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就给中国学生学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学会地道的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多读、多听、多模仿来培养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让他们把握住英语与汉语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操练,加深理解,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法,在备课时我反复琢磨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英语动词的时态是学生最感困难的,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行为动词造一些简单易懂的句子,先让学生听懂、会讲,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不同的时态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时态的意义,最后再归纳所学过的时态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做法归纳起来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及时归纳;融汇贯通,举一反三。这个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予以区别对待,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外语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部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忽视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开发和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如果目标“一刀切”,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极端现象,为此,我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分层目标: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一步具体明确各自的目标,不断进取,在努力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英语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根据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仅仅依靠英语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的教学手段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上。英语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为了充分体现英语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上的实践性,我们倡导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块生活舞台上,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说英语,讲英语,最终,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语,使英语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