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谈

/ 2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谈

王俊君(双辽市第四小学,吉林双辽,136400)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形成多种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数学课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学课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一)通过数学课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上要开展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课实践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最佳阵地。例如,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数学课实践体现学生主导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柱物体,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三)数学课实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二、精心设计,培养实践能力

(一)手脑并用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脑并用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激励实践活动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小学生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还可以在游戏中设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在教学“量与量的计量时,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计算面积;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知而且形成了技能,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数学课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活动计划切实可行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数学课实践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三)做好评价总结工作

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总之,数学课实践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它使学生不在受到束缚,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