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学科考试形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中学音乐学科考试形式改革

李霜

评价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教育价值认定的依据,是评价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实施效果的依据,是评价学生学习提高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和形式,要全面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性和互评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性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等。要探索和研究评价的形式、内容、结构等,充分体现评价的自主性、促进性、发展性、民主性等。可选用档案式、任务式、艺术实践式的评价形式和方法,构建评价体系和营造民主评价氛围。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据调查,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评定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单一、随意,长期发展致使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低,课堂纪律出现相对松散等现象。随之,教师在成绩评定中也多少出现随意性。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又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因此我们认为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会扼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现状以及音乐学科测评等问题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中学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如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因为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最易被感知,特别是在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形象与情感的体验联系更加密切。唱歌教学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音乐学科是以审美、鉴赏美为主要特征。初中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二、音乐考试的现状

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其中一个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现行的音乐考试办法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准,却难以确定一个学生音乐教育整体目标达到的水平。据调查中小学音乐课考试多为:考唱一首本学期学唱的歌或者以书面问答的形式考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等。这种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枯燥,单一,且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完全考察、挖掘学生的素质能力,引导提倡学生正确的个性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审美能力。这是由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至于各校实际考试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就更多了。所以我们音乐组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进行了音乐课考试形式的改革初探。

三、音乐考试形式的改革

首先根据中学生(初中阶段)生理和身体变化的特点,初阶段以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提高建立自信心、扩大全员参与面为核心内容,将音乐课考试形式改革为:中学生才艺展示。展示的内容为:1)唱歌:歌曲演唱形式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流行歌、美声、民族均可);2)舞蹈:舞种不限,形式鼓励多样化(民族舞、芭蕾、街舞、现代舞等);3)乐器:形式鼓励多样化,鼓励合作(民乐、西洋乐、打击乐等);4)小品、相声、课本剧:鼓励原创,形式不限;5)配乐朗诵:形式鼓励合作,鼓励原创;6)平时音乐课学习态度、表现的考察。学生个人评价内容比例为:音乐各项能力考查(上述前五项)得分占学期总成绩的90%,平时学习态度考查得分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音乐考试内容的改革,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可选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进行选择表演。通过才艺展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音乐考试改革的实施

1.打破常规、形式多样化

在形式上,我们把考试定位为才艺表演,这样大多数学生就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和束缚,而是大胆进行个人特长的表演与展示。

2.鼓励合作、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在表演形式上鼓励合作:当代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少与人相处的方式和宽容,考试形式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可以是形式的合作也可是内容的合作,这样既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与人相处。也能减弱自己在考试表演时的紧张心里,更大胆、真实地发挥。

3.积极创新、凸显个性

在表演作品上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创作,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及美的鉴赏能力。

4.全员参与、积极实践、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于实处

学生的才艺表演考试,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与空间,真正做到了参与面广,全员动手实践、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把个别特长生的“特长”与表演机会落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身上,使展示、表演不再是个别学生的专利。表演的准备过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提供了同学相处的良好机会,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任课教师也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和相对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本学期音乐考试形式改革的初步实施,使学生的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初阶段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父母们更是积极配合,有的甚至将家里的大型乐器,不惜千里的辛苦搬到了课堂中,就为了孩子短短几分钟的展示。同学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把热烈的欢呼声一次又一次的送给了身边的同学,不少学生还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了随笔。考试表演亮点倍出,尤其在作品的创新上别具一格,出现了一批批优秀的课本剧作品、表演形式。平时信心不足、胆小害羞的学生在大家鼓励下,勇敢大胆的迈出了挑战自我的第一步,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赞赏,使大家或多或少都得到了自信心的增强。

当然音乐考试的改革在学生展示中也暴漏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准备不充分,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学生性格过于胆小,自卑与胆怯时有体现;在作品的选材上(尤其是唱歌),多偏向于流行歌,受外界的影响,学生对美的审视与鉴赏还不够成熟,有待于以后课堂当中的进一步正确引导。

音乐课是九年义务制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是无可非议的,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基础、普及的大众教育,在教育中应体现其主体性,提高其音乐文化基本素养,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音乐考试形式改革初阶段的实施主要以实践能力,参与能力为主。在以后的探索之路上将会把考试形式逐步完善化,不单停留在能力实践的考察上,还将深入综合能力的考察,深入知识面的综合考察,尤其要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其中,体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刻寓意,增强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使我们的音乐考试形式全面而不单一、轻松而不简单、能力与理论齐头并进。真正做到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出高尚而完美的当代中学生。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中国音乐教育.

[3]洪啸音乐教育网http://www.hongxiao.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