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经典,绑架孔丘——追忆魏晋时代的大流氓学者王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2-12
/ 1

伪造经典,绑架孔丘——追忆魏晋时代的大流氓学者王肃

刘珈利

人们知道李逵和李鬼,知道真假唐僧,知道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却鲜少有人知道,在魏晋时期曾出现过儒经的假本。金庸看到假冒他的书,气得在他的博客上吹胡子说:“我不才,写得不好,但是也不至于写得这么差吧!”很遗憾,孔子没有博客,因此我们看不到他在博客上跺脚,尽管有人假冒他的名出书。

这个学者不寻常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学者,也大体都是在儒学的框架之内进行竞争。东汉末年,有位文化牛人叫王肃,出自书香门第,父亲王朗乃是当时的院士级学者,他本人在三国时期,也练成为魏国著名的一大经学宗师。王肃将道家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接合在一起,搞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学术思想。古代文人多半都有从政的嗜好,王肃学有所成之后,自然希望在社会上一展才华和实现自己政治上的抱负。

背靠大树好乘凉

幸运的是,王肃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当权派司马昭,王学便作为“关系户”,理所当然以后起之秀的身份成为了当时的官学,与资深的郑学分庭抗礼。郑学能吃得开,自然有它的独道和厚重之处,不会因为“关系户”的排挤,就脆弱得像流星般陨落。于是双方拉开了架势,开始了那种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学术掐架。

事实上,王学也的确弥补了郑学的一些缺陷,比如郑学认为,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是天意,而王学却提出了比较实用的解决办法。问题在于,王肃做得太过了,这就好像,你郑学说东,我王学偏要说西,我胖不胖没关系,你就是不能胖,我就是跟你杠上了!

孔子是面挡风的墙

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王肃曾先后为《尚书》、《诗经》、《论语》、《左传》等经典作注,对这些古典作品再熟悉不过了,也许正是因为啃过这些书,突然间就启发了他的一个灵感:何不伪造些孔子的言论,来跟郑学打口水仗呢?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王学者开始了他那非常有创意的造假历程。

他先是伪造了《孔子家语》,接着又伪造了《孔丛子》,前者是一本失传的古书,后者则是王肃杂取《左传》、《国语》、《荀子》、《礼记》等书中的内容(只要是跟郑学观点不一致的内容),再结合一些自己的思想编成。比如原文是:“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他篡改为“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硬是把自己的种种思想塞进孔子脑袋中去。

也是老子洪福广

有了这两本为与郑学掐架量身定做的作品,王肃又写了一本书,叫《圣证论》,嘿嘿,这才是终极目的。书中大量援引前两本伪书的观点论述,来抨击郑玄的学说。这招够绝吧?王肃洋洋得意地捧着自己帮孔子写的儒家经典批判郑玄,“看,可不只我这么说啊,孔圣人的意思也和我差不多……

不仅如此,王肃还在《孔子家语》中,编造了孔子曾拜师老子,并跟随老子周游列国,到实地考察学习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是老子启发了孔子,在老子的谆谆教导之下,孔子终于形成了他的儒家思想,乃至学成后回到鲁国,名声大噪,弟子如云,进而说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师承于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这样,王肃就为他的王学,即道家思想融入于儒家思想找到了理论根据。

王肃大半辈子不在自身的学术领域努力钻研,主要精力用在不择手段狂踩别人上面,虽然对魏晋时期的思想颇有影响,但王肃的学术大车偏离正轨太远了,而没能留下什么传世精品,以至以绝迹收场,留下了一个笑话,和两本伪书。当年王肃开风气之先,便有无数学者文人追随于后,以致于魏晋时期假书风行。到了现代,还有无数小王肃络绎不绝地在学术领域抄袭、造假,以至于催生了一个新行业——学术打假,如果干这行的不仅只有方舟子一个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