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佟璇梅

佟璇梅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第一幼儿园(110000)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突出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一、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①以自身为媒介;②以游戏材料为媒介;③以交流体验为媒介。

【关键词】游戏;

现场指导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突出作用毋庸置疑。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所以游戏中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如何对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呢?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1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

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多方面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为教师的教育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游戏指导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加以分析:给幼儿提供游戏时间、空间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近来的兴趣是什么,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再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观察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幼儿交谈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方案。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并确定了指导的必要性之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指导幼儿。

教师可采取的指导方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2.1以自身为媒介。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游戏者和旁观者的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

2.1.1游戏者。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如:小班的康康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2.1.2旁观者。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它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

(1)言语的方法:言语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重要影响手段。作为旁观者的言语指导可分两种:

一种是直接方式。它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明确指导,直接教授,具体指挥。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或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影响了其他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时,教师应及时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对幼儿行为的调整能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另一种就是间接指导方式。重在启发,暗示幼儿如何去做,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间接指导方式中,教师的语言具有鼓励、启发、肯定、引导等作用。主要包括询问、提问、建议、评论等具体策略。

询问:是指教师鼓励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例如:“你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等。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幼儿用言语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例如:“医生怎样才能给宝宝治好病呢?”“为什么红车比蓝车跑得快呢?”等。

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评论或与幼儿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幼儿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这也是影响幼儿游戏的一种重要方法。评论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可对正在进行着的幼儿游戏进行个别式的评论,也可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总结性地评论。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真漂亮。”“今天兵兵扮的警察真能干,真神气”等等。评论不能面面俱到,宜点到为止。

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性地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幼儿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等等。建议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思路等。

(2)非言语的方法:除了言语的方法以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语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如:娃娃家的妈妈正在费力的打扫,妈妈这扫一下那扫一下,可是废纸片怎么扫也扫不到一起去,妈妈满脸通红,望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老师只是对她笑着点点头。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使妈妈明白老师希望她自己解决。妈妈低下头继续清扫,她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老师,老师每次都报以微笑。老师的关注使妈妈坚持探索。她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解决,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脸憋得通红。她求助般地看老师。这时,老师走过来在地面轻轻地画了个圈儿,妈妈明白了,把废纸都扫到圈里堆成了一堆扫到了一起。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并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她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可见,“教”不一定要用“说”的办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无论是以游戏者身份,还是旁观者身份,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和综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进行指导。

2.2以游戏材料为媒介。除了以自身为媒介去指导幼儿游戏以外,教师还可通过提供游戏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幼儿,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1)多提供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开放性的、能转换的游戏材料隐含着多种玩法,幼儿通过试验物体的运动或观察物体的变化,可以了解物体和自我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获得直接经验。同时,游戏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诱发幼儿主动地去使用,去接触。

(2)多提供自然性的游戏材料。自然界的每一物体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各种石块、各种树皮、树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充分利用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指导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它们的形态、色彩、用途;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如对于不同颜色、形状的石块,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触摸的感觉分类;按大小、重量排列;将石块放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它在镜下变大的形状;将小石块组合成精美的小玩艺……

(3)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有了大量的游戏玩具和材料,接着就有一个如何呈现、如何提供的问题。保持适度的新奇能引起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相反,若一阶段或一次活动中所呈现给幼儿玩具和材料全是新的,或全是旧的,均不能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知识兴趣和操作动机。因此,要经常注意保持新旧玩具和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也可将旧的玩具和材料移至新的位置,以激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再一方面,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的游戏过程,可以及时呈现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获得社会情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2.3以交流体验为媒介。教师应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自发交流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但更多的是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可以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更关注的是同伴的建议和看法,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突现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幼儿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培养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自发地交流、体验。

当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还要确定指导的时机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并把握好互动的节奏,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总之,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和包容。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