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3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之我见

朱梅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之我见

朱梅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

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教学过程组织的是否科学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高职的具体教学要求对如何提高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探讨意见。

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72-02

高职教育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技能优势。而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本文就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谈点个人见解。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高职教学的独特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教学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等教育的一般教学特点,但它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在教学中必须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特点,否则就可能变成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或中专的“盲目膨胀”。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另外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必须做到机动灵活,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和谐发展,实现专业、就业、创业的贯通。

二、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及要求

《基础会计》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课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门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复杂,学生普遍反映入门较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讲解。反复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实践性要求,对于他们的教学要求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的能力的培养,在讲述完必要的理论知识后,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各种模拟实践环节中来,从而能够达到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分配表等常见报表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走上岗位实现“零对接”奠定基础。

三、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

1.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式在讲述理论部分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门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以及作为一门财会入门课程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许多学生在初接触理论部分的时候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讲述的时候要适当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导向式是指以问题引导为主,使用情景体验式、案例导入、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在此学习情景中,教师根据课程的入门和知识技能递进要求,给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循善诱,逐层深入,最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效果更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比如在讲述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众所周知,这个公式是会计的灵魂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对于初学者往往只知其相等,却不能深刻去理解为什么相等,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仅知道这个公式,而且还要清楚这个公式的内在含义。在讲授之前,就可以先提出问题“这个公式为什么在会计核算中是恒等的?”并以举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公式就如同人的手,公式的左边和右边如同人的手心和手背,他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去反应了相同的一只手,公式的左边表示资产存在的形态,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举例都存在哪些资产形态,公式的右边反映了资产的来源渠道,同样也由学生自己举例,教师从旁设置情景,比如可以设置融资的渠道和要求,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公式左边存在的资产是否与右边的来源渠道相等,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公式恒等性的道理。讲述完恒等性后还可以继续追问“如果公式的左边大于右边说明了什么?”“如果公式的右边大于左边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教师的不断提问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对这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

2.模拟情景教学法

模拟情景教学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学生对会计中一些假设和原则的理解。例如,在讲会计主体假设时,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会计主体假设的概念,并不能深刻去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假设条件,所以在学习该假设条件时,可以根据经济业务将学生进行模拟的角色分配,例如经济业务涉及A、B两个主体,就可以将学生分配成为两组,一组站在A的主体上来处理经济业务,另外一组站在B的主体上处理经济业务,然后将两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学生们会发现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由于站在不同的主体上处理的结果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会计主体假设的原因。同样的角色分配模式也可以用在日后学习主要经济业务处理章节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模式,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主体上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结果,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模拟情景法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帐户的性质。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掌握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帐户的类型时,往往比较吃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模拟情景交易,让一组学生处于应收或者预付方,另外一组学生处于应付或者预收方,帮助学生去了解掌握债权债务的关系。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学生也记忆理解的更加深刻。

(二)实践教学

由于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明确的提出,高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有别于本科教学和中专教学,因此,突出实践应用,是高职教育在教育行业中异军突起的关键和重点。通过长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和总结,笔者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采取“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并且总结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导向法。

1.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

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习内容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小的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有核算、监督和管理,笔者认为,不管何种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学习的时候,都应该掌握财务人员核算职能的基本程序,能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能够编制并读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为了实现与实践的“零对接”,上述要求都需要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载体以及操作的程序完成。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会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最后编制报表。因此,在学习凭证、账簿、报表这些章节的时候,就不仅仅象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进行理论讲述,而是应该将重点转移,理论学到够用即可,重点突出实践的应用。比如讲述凭证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然后给出一系列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编制凭证,在学生编制凭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再组织学生一起讨论,直到学生能够完成所有业务凭证的编制时,他们也基本掌握了怎样去编制记账凭证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账簿、报表的学习过程中,将会计的核算程序分解开来,每一个程序环节都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一个一个的去吃透和掌握。这样真刀真枪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且也突出了和实践的接轨,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综合任务完成教学法

前面提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基础会计》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当学完所有章节时,就要使用到接下来的综合任务完成教学法了。会计核算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同时也有专业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这个程序分解开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在学习终了时,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因此,在每学期《基础会计》学习结束前,我们都会给学生安排一周的综合练习时间,给每个学生下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有两套必选账务处理题目,两套题目难度递增,其中一套是十二月份的经济业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此月和其他月份账务处理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模拟实际工作中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账务登记载体,对这两套账进行账务处理,并最终给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学生不仅仅能将前面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片段进行有效的链接,同时也更加能够吃透理论学习的难点,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模拟做账,增加了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和实践的接轨。

四、结论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基础会计教学只要思路明确、措施得力不仅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管理教学新体系。

[1]朱亚平.高职高专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汤寿衍,王海兵.加强会计实验教学培养符合教育目标的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5,(3).

[3]韩树军.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模拟实验的新思维[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4]王红娟.会计高职教育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9).

[5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