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标,把握语文教学的几大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走进新课标,把握语文教学的几大关系

刘普银

走进新课标,把握语文教学的几大关系

刘普银

(陕西省横山县横山中学719100)

【中图分类号】G6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57-01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语文教学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对语文教学领域的素质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转变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符合课标要求也就成了广大教师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亲身经历了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许多改革历程,同广大语文教师一道见证了语文教学所受到的许多责难,反思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

1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几乎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看不到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专门安排作文课,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其实,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较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过来写作水平的提高又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世上既没有读不好书而写作水平十分高明的“作者”,也没有写作水平高超而读不好书的“读者”,一个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的人,又怎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择取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1课堂阅读教学应贯彻对写作知识的传递和讲授。阅读为写作服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话题,我们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揣摩作者的语言运用,在这种揣摩中领悟到写作所必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它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12阅读教学应穿插课堂练笔和课外随笔。一直以来,我不主张为“作文”而“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欲望的程度,否则,就连高中生一提到作文都眉头紧锁,为写作文发愁。也就是写作欲望并不是特别的强烈,现实生活中的一件琐事,一个片断,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本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但往往他们极有可能失之交臂,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在尽力想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瞬间,企图通过寻找现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相似之处,搭建一座把现实生活的素材变为作文材料的桥梁,使他们不再害怕作文。这样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传达了写作知识,这不但加深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13作文训练的过程要体现单元文章的写作特色。作文训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说每次作文训练又有其侧重,一般说来,单元作文训练要紧扣单元内容和主要写作训练的目标进行训练,作文讲评时也要做到既针对班上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又要抓住单元写作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综合来看,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任何一个企图割裂他们的教学行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2课堂与课外

在语文教学中,“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大概是对如何处理课堂与课外关系的最好注脚。反思近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教师首先要真正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要全面深透地归纳学法,并指导学生自己归纳学法,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在考试制度日渐完善,在语文考题目渐灵活开放的时代,紧紧局限于教材是不够的,身为语文教师,理应看到课本之外的语文素材,广告、影视作品、产品说明文等,都是对语文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也就是无生活不成语文,无语文不成生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放开手脚,摆脱教材的束缚,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又健全人格的目的。

3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定位,似乎不仅仅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探讨的一个问题,它似乎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的问题,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来,是因为他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师道尊严”从来都被认为天经地义,那时的教师,其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理念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扼杀。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教学中也不太注重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过分强调生动的讲解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充其量采用“请君入瓮”似的诱导,后来,我试图从调整其关系入手,事实证明,它对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教师是教学中平等席位的首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这些话都深刻地提示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同所有的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并把其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经验与教训、收获与失败告知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身上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事实证明,许多教师正是凭借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俯下身子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并在共同的研究与学习中成就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