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博物馆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民族博物馆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苏慧吴晓君(通讯作者)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拥有较多的文物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保存,比如存在博物馆内。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其中一种博物馆对传统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一个强大民族发展的历程,那就是民族博物馆,是国家所有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个地区的民族博物馆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括民族博物馆的建筑物。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民族博物馆的现状展开分析,根据民族特色,提出符合民族博物馆发展的措施,并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我国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博物馆;现状;对策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见证之地,其收藏的物品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博物馆是面向广大群众和整个社会,具有永久性、服务型和开放性等明显特征,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遗产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而我国的民族博物馆共有200多座,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央为中心向各地区扩展性的博物馆系统体系[1]。

一、我国民族博物馆的现状分析

(一)博物馆运行理念保守

当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已经走向人民的生活,注重为人民服务时,我国的博物馆仍处于专家研究为主和国家领导观赏为主的现状。所以博物馆内的展品全部按照专家的思想进行排列,却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民族博物馆主要是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地,成为一个民族宣传本民族文化的名片,由于大部分民族博物馆面对的主要是国家领导,而领导又没有博物馆相关的专业知识,还经常参与到博物馆管理之中[2]。民族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具备专业的民族文化知识,更没有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展示物品管理。大部分情况下为了开展某种活动,就临时调集各个展品,基本上没有精品,不能满足相关学者的研究,更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

(二)展示方式落后

民族博物馆的展示活动是否能吸引大量的人民群众和相关学者,关键在于展品质量,还有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大多数民族博物馆展示物品都是在展柜或者是悬挂在墙上等方式进行展览,谈不上是具有设计理念的博物馆陈列方式,落后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三)缺失公众性

公众的参与可以体现出整个民族的素质,但是盲目的宣传却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坚持以人文本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民族博物馆发展的要求,民族博物馆在新时期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部分博物馆的客流量基本上很少,造成这种原因不仅是因为经费不足,展览方式落实,无法引起人民群众的兴趣,还是没有主动把物品走出博物馆进行展览,那么人民群众就很难参与到其中[3]。有的民族博物馆在开馆前期,会进行一定的宣传,并开设民族博物馆网页,却没有专业性人才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浏览者无法进行相关问题的反馈,长期下去就很少有人去浏览民族的网页。然而有的民族博物馆不对外进行开放,把广人民群众拒之门外。

二、民族博物馆建设的目的

(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民族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每个时代民族生活方式和文明发展的体现,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部分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破坏,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4]。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民族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民族博物馆的发展必须和民族文化相互结合,才能全面进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特性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必须进行保护和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民族文化特色逐渐消失。民族博物馆就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并加以宣传进行弘扬。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民族文化被严重商业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民族博物馆进行保护和发扬。

(三)各个民族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

我国是一个底蕴丰富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内容丰富,要想发展民族文化,就必须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民族博物馆就是各个民族文化集中场所,也是民族文化精华的体现之处,使各个民族都能相互了解,增加民族之间团结和民族感情。

三、民族博物馆发展的对策

(一)展示注重多样化和专精化

博物馆是人民群众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场所,专精型的摆放物品方式可以增加人们对事物的探索,激发人们的想象,也能为相关学者提供很好的研究方式,那么博物馆的物品陈列方式就需要注重多样化和专精化[5]。而不是展品摆放和挂壁式那么简单。博物馆需要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展柜、灯光、多媒体设备,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参观方式,同时也可以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把相关元素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把单独的文物进行还原,在民族文化体系中体现,使参观者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价值。

(二)注重民族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民族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各个民族集聚地,那么就更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资源,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发挥服务功能,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裂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6]。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展览、讲座和播放民族文化纪录片等方式,或者通过相关物品进行宣传,比如民族文化风情图册,那么观光者就会愿意去了解更多的文化。

(三)充分与旅游业相互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而民族博物馆逐渐成为一个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旅游景点。民族博物馆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步伐,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不同民族之间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民族力量。因此加快民族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同样这也是民族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结语

博物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断的发展并赋予新的内容。而民族博物馆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存和发展,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结合经济获得发展新动力,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发展,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辉.民族学博物馆之未来:民族学博物馆发展的再思考[J].东南文化,2017,(6):17.

[2]谢沫华,陈大元.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J].文化遗产,2015,(2):22-29.DOI:10.3969/j.issn.1674-0890.2015.02.004.

[3]王国庆,赵乐娜.浅谈民族地区的民族博物馆建设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7,(22):213-214.

[4]尤文民,景北.试论民族博物馆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再成长——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为个案[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137-140.

[5]杨刚.民族博物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魅力中国,2017,(23):196.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7.23.169.

[6]包金龙.浅谈民族高校博物馆对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7,(22):195.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