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3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30例

刘芳王士超戴汉源张得时潘嘉欣李小亮

1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8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摘要: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以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及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疗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穴位埋线疗法是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增生;穴位埋线;针灸

ABSTRACTHyperplasiaofMammaryGlandsisanordinarydiseasemostlyamongwomen,whichhassymptomsincludingpainortumourinmammaryglands.Ithasafirstplaceattackrateinmammarydisease;therateisascendingyearbyyearandtheageofonsetbecomesyoungerandyounger.Recentlyfollowingtheprogressingoftheclinicalandexperimentofacupuncture,itseffectsontheHyperplasiaofMammaryGlandsbecomebiggerandbigger.Andacupointcatgutembeddingtherapyisacomplexitytreatmentofmulti-therapyandmulti-effect,ithasitsowndistinctclinicpracticalvalue.

笔者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人3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50岁,其中18~35岁的16例,36~45岁的11例,46~55岁的3例;病程<2年的14例,2~5年的7例,>5年的9例。临床表现均为乳房胀痛和肿块,部分病人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疼痛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体检时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弥漫性增厚,肿块呈结节状或片状,形态不一,边界尚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疼痛。

2治疗方法

①选穴:1.屋翳、期门、天宗、足三里;2.膻中、肩井、肝俞、丰隆(均双,两组交替使用)。

②针具器械: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浙江京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埋植用羊肠线:000号铬制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一次性埋线包(天津市康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③操作方法:先将严格消毒过的埋线针具备齐,穴位用2.5%的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医者洗手,消毒,将1~1.5CM长的羊肠线从8号注射针头的针尖处装入针体(此时注射针头内作为针芯的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稍退后),线头与针尖内缘齐平,背部穴位在局部下方向上平刺,前胸部穴位平刺,下肢穴位直刺,刺至所需深度,当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于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24小时。每周治疗1次,两组穴位交替,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月经结束后继续治疗。

3治疗效果根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从表1可见,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6.67%,提示:穴位埋线对乳腺增生病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效果相当。从表2分析可见,经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情绪变化、月经异常、腰膝酸软、两胁胀满、瘀血方面均有所改善,第二疗程疗效均优于第一疗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在治疗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情绪变化、月经异常、腰膝酸软、两胁胀满、瘀血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效果相当。

4体会乳癖的发生与冲任、肝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病主要的病机是冲任失调,肝气郁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故疏理肝气,调和脾胃,通调气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两组穴位的选取配合穴位埋线中羊肠线异体蛋白的吸收及针刺手法对穴位产生持续、柔和的刺激作用,共奏行气散结、活血祛瘀之功,使气滞、痰湿、血瘀可除。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特异的线植入机体特定部位(穴位),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其原理是把羊肠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是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1]。埋线疗法在针具上,继承和发扬了古代针灸学的针具特点,在针法上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痊愈差,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一般针法的缺点,扩大了治疗范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祥容,温木生.埋线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