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龚建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

【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90例,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1例(78.89%)、77例(85.56%),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4例(48.89%);病理检查确诊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3例(81.11%)、80例(88.89%),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6例(51.11%);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方面之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64排螺旋CT;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48-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64-slicespiralCTinthediagnosisofearlycentrallungcancer.MethodsInthisstudy,weselected90casesofearlycentrallungcancertreated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4toDecember2016.Allofthemweretreatedbyoperation.CTscanwasperformedbeforeoperation.Pathologicalexaminationwasperformedafteroperation.Pathologicalexaminationresults.ResultsCTscanbronchialwallandbronchialcavityabnormalitieswere71cases(78.89%),77cases(85.56%),diagnosisofemphysemaandpulmonaryinflammationoccurredin44cases(48.89%);pathologyconfirmedbronchialwallandbronchial(81.11%),80cases(88.89%),diagnosisofemphysemaandpulmonaryinflammationoccurredin46cases(51.11%);CTandpathologyinthediagnosisofbronchialwallandbronchialcavityabnormalities,bronchialwallandBronchialcavityabnormalities,emphysemaandlunginflammationbetweenthedatanosignificantdifference,nostatisticalcollege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64-slicespiralCTiseffectiveinthediagnosisofearlycentrallungcancer.

【Keywords】64-slicespiralCT;Earlycentrallungcancer;Diagnosticvalue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某些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转状态,比如肺癌。据医学调查统计,近几年来,肺癌患者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而年龄则不断趋于下降,其可能性原因是很多患者生活方式随物质条件改善而逐步改变,既往吸烟史者越来越多,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导致肺癌发病率逐年提高。很多肺癌患者往往初起症状无特异性,在发现时,多发展至肺癌晚期,尤其是对于中心型肺癌患者而言。中心型肺癌主要是指病灶在肺段/叶支气管及支气管腔内的恶性肿瘤,多呈未分化癌及鳞癌样表现[1-2]。此时,肺癌无转移病灶,但多在确诊是已经恶化成晚期肺癌,因此在中心型肺癌早期被诊断出来,有利于遏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90例,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90例;其中,男41例(45.56%),女49例(54.44%),年龄35~72岁,年龄平均(50.19±12.41)岁,病程3个月~1.5年,病程平均(10.23±1.3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1)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88例,约占97.78%;(2)以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者82例,约占91.11%;(3)以胸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70例,约占77.78%;(4)以痰液中带血丝为主要临床表现者50例,约占55.56%;(5)以胸部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者59例,约占65.56%;(6)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23例,约占25.56%;(7)以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者34例,约占37.78%[3]。

1.2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2)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生化检验,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原发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结果;(3)精神系统无异常,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人格行为正常,能够与阅读文字资料;(4)在本次研究前均未接受过任何能够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5)能够耐受本次研究,研究中途无脱出;(6)本次研究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临床条件不完整,以及经沟通后,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2)除中心型以外的其他类型肺癌,出现肺癌转移病灶,以及其他癌症的肺部转移病灶;(3)凝血障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4)不耐受本次研究,本次研究使用药物严重过敏者;(5)突发性全身严重感染,突发性外伤;(6)意识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以及存在视觉、听觉障碍者;(7)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1.4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其中术前CT扫描仪器为64排螺旋CT诊断仪,检查主要参数设置如下:(1)扫描电压设定,120KV;(2)扫描电流设定,210~250mA;(3)扫描矩阵设定,512×512;(4)扫描视野设定,35cm;(5)扫描螺距设定,1.0~2.0mm;(6)扫描层厚设定5.0mm;(7)扫描层距设定,5.00mm;(8)扫描范围设定,上限胸口,下限肺底。CT检查时,患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均先接受CT平扫,再按照1.5ml/kg计算碘海醇用量,经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直接注入患者静脉,速度3ml/s,完成注射后再行CT加强扫描肺部。肺部多面薄层重建,重建参数设定如下:(1)薄层1.25mm;(2)重建间隔距离,1.25mm。

1.5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肺部癌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2)CT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符率。

1.6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由率(%)表示技数资料,施行检验方法,当P<0.05时,数据差异显著,能够获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检查肺部病变情况

经CT检查早期中心型肺癌肺部显示,支气管腔内占位性病变直径超过14mm者14例,约占15.56%;肺内存在堵塞性炎性反应病灶24例,约占26.67%;阻塞性肺气肿病灶21例,约占23.33%;肺部腺癌病灶6例,约占6.67%;肺泡肿大者61例,约占67.78%。经CT检查早期中心型肺癌肺部显示,支气管壁癌性病灶呈结节状,管壁增加厚度超过4mm患者69例,约占76.67%;支气管管腔内发现堵塞、管腔内径缩小患者数量57例,约占63.33%。

2.2术前CT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经术前CT扫描检查,发现支气管壁结构发生异常者71例,约占78.89%,支气管腔结构发生异常77例,约占85.56%,发生存在肺气肿及肺部炎性反应病灶44例,约占48.89%。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支气管壁结构发生异常者73例,约占81.11%,支气管腔结构发生异常80例,约占88.89%,发生存在肺气肿及肺部炎性反应病灶46例,约占51.11%。对比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异常率,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389,P=0.7094;对比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腔异常率,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923,P=0.6610;对比CT及病理在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性反应病灶异常情况,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889,P=0.7656。

3.讨论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多见于中心型肺癌,我国肺癌患者数量已经达到5千万,肺癌患者年死亡数量超过21万,仅一成患者度过5年生存期,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据医学调查显示,早期中心型肺癌高发部位为肺段及肺叶的支气管,癌性病灶的直径一般在16~18mm以下,而且未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系统,无淋巴结转移性病灶。当发现癌性病灶位于支气管时,则发现病灶直径一般不足2cm,而且淋巴结无转移病灶,而且肺癌未向其他脏器转移。肺癌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甚至很多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4],待发现肺癌时,很多已经进展至晚期,治疗难度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肺癌中,中心型肺癌临床表现较重,而周围型肺癌出现临床表现相对较晚,而且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甚至无症状。多在参加体检时被检出。其中,早期中心型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及咳痰,部分患者痰中含有血丝,呼吸困难,胸部憋闷,气不足,体温升高等。

影响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1)既往不良嗜好史,如吸烟,目前多数学者支持吸烟是造成肺癌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注意。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以及亚硝胺,二者均具有强烈的致癌危险性;损伤支气管结构,致使上皮细胞癌性基因被激活,抑制癌变的基因失活,导致肺细胞逐步转变,最终癌变。(2)环境因素,在肺癌患者中,约一成存在与不良环境接触史;长期接触重金属以及福尔马林等物质,肺癌发病率不断提升,尤其是目前外界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前提下,这也是发达国家肺癌发生率偏高的原因之一,工业废气也可造成肺癌患者数量的增加。(3)放射性因素,肺脏对电离辐射等放射性因素具有高度敏感性;据国外文献报道,约七成以上曾经开采放射性矿石者死亡原因是放射线导致的职业型肺癌,多为鳞癌;癌性病灶从初起至出现临床表现时间跨度至少10年,最长可达到45年。(4)肺部慢性炎症病史,慢性炎性病灶包括肺结核病灶,以及支气管扩张性病灶;在炎性病灶在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支气管上皮逐渐转变成鳞状上皮,进而癌病,但此类情况非常少见。(5)遗传家族史,很多肺癌患者呈家族史聚集,或可能与患者家属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而且患者免疫力过低、体内诸多系统功能失调也是造成癌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癌症病死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未在病变早期及时检出时主要原因之一。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经由X线胸片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高检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因其具有分辨率较高,能够多平面(矢/横/冠状面)重建影像,还可清晰反映肺内癌性病灶的结构、位置、外在形态、大小等,如支气管腔内狭窄情况,管壁厚度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5]。

本次研究中,90例中心型肺癌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检查诊断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方面,CT及病理检查相符率为97.26%、96.25%、95.65%,P>0.05;提示CT具有良好的中心型肺癌诊断价值。

总之,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延长生存期,有利于转归及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建文,詹伟雄.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69-71.

[2]李辉雄.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药,2017,49(2):161-163.

[3]陈红莲,刘辉,马永超.肺癌的早期诊断及西医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07):117-119.

[4]张维生,代媛.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与CT特征研究[J].中医药导刊,2017,19(1):47-48.

[5]朱玉莉.多排螺旋CT对早期肺癌肺小结节缓解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