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胡东升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白山1343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分别应用VMAT和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10例,对其分别采用VMAT和IMRT技术,对比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后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相关内容。结果:相较于IMRT技术组,VMAT技术组的靶区均匀性指数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侧肺、正常肺的V5,V20以及平均剂量方面,VMAT技术组均低于IMRT技术组,同时,不仅受照面积更小,而且出射总面积也较少,缩短了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侧肺以及器官受量的问题,在照射时间以及跳数总数方面,VMAT技术也明显低于MRT技术,不仅减少的患者治疗时间,而且降低了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误差,有效降低了加速器的损耗率,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乳腺癌;容积旋转强调治疗;固定野调强治疗;剂量学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04-02

常规切线楔形野、切线野逆向调强、多野调强、非常规表面补偿以及容积旋转调强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1]。而在本文中,就针对根治术后乳腺癌的治疗分别采用固定野调强以及旋转调强放疗两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治疗计划的进行计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10例。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均已通过病理学分析确认患者为侵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里介于36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岁。在肿瘤分期中,有1例T1患者,5例T2患者,4例T3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均采用体部热塑膜进行,双手抱头,靶区勾画以及正常组织的勾画均由同一医生进行。

1.2方法

分别采用容积旋转强调治疗和固定野调强治疗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子野个数在固定野调强治疗中60个,所占面积为4平方厘米,4Mu为最小子野跳数。相关的参数的设置和VMAT的参数相同,其中固定野的角度分别为55°、15°、335°、225°以及215°[2]。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对样本均数进行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VMAT和IMRT技术的靶区剂量

因为两组计划均符合靶区处方要求,为了促使比较的可操作性,所以将两组计划靶区的95%剂量统一为5000cGy,而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剂量为98%、50%以及2%时,VMAT技术均有优于IMRT技术,分别为(4802.9±51.4)、(5291.2±61.1)、(5488.5±83),(4723.6±114)、(5421.5±144)、(5729.5±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均匀性指数方面,VMAT组的靶区低于IMRT组,分别为(0.184±0.04)、(0.129±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适形度指数方面,区别很小,分别为(0.947±0.003)、(0.946±0.007)所有具不被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分析VMAT和IMRT在患者全身所受剂量

在患侧肺、正常肺的V5,V20,以及平均剂量方面,VMAT技术组均低于IMRT技术组,IMRT组分别为(34.48±6.88)、(12.48±2.2),而在VMAT组中,分别为(30.99±6.57)、(11.96±2.13)。同时,不仅受照面积更小,而且出射总面积也较少,缩短了治疗时间(P<0.05)。

3.讨论

在面对乳腺癌进行综合治疗过程中,作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辅助放射治疗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显著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而在完成乳腺癌根治术后,被照射的靶区往往一般会呈现出不规整的弧形分布。在过去,往往采用常规三维适形技术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剂量不均匀,局部区域剂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对部分心脏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化进照射范围,最终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影响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3]。

通过对术后乳腺癌常规放疗进行比较发现,三维适形放疗,两部调强放疗发现,直接机器参数优化强调4中计划剂量特点,最终发现靶区的均匀性指数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适形度指数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可看出,相较于IMRT技术组,VMAT技术组的靶区均匀性指数较好(P<0.05)。在适性度指数方面,差异不明显,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侧肺、正常肺的V5,V20,以及平均剂量方面,VMAT技术组均低于IMRT技术组,同时,不仅受照面积更小,而且出射总面积也较少,缩短了治疗时间(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IMRT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应用VMAT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侧肺以及器官受量的问题,同时,在照射时间以及跳数总数方面,VMAT技术也明显低于MRT技术,不仅减少的患者治疗时间,而且,降低了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误差,有效降低了加速器的损耗率,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亚正,黎杰,廖雄飞,等.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4,27(05):226-230.

[2]成树林,宾石珍,单冬勇,等.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05):480-483.

[3]刘跃华,王佳浩,赵鹏军,等.鼻咽癌海马组织勾画后VMAT与IMRT技术的剂量学研究[J].浙江医学,2016,38(01):36-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