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随访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延续性护理随访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分析

刘杨

刘杨

(四川省绵阳四0四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随访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随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乙型肝炎;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87-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简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目前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着眼点仍停留在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病人出院后个体化的指导方案[2],然而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3]。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护理分组观察,阐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对其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4]。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6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③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④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并存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认知行为异常、肝性脑病患者。终止标准:研究期间不愿继续的病人或发生意外/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病人。

1.2分组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研究标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共纳入60例,实验组入选30例,其中2例由于自我护理行为难以坚持,病情恶化,电话沟通障碍而中途放弃,失访率为6%。对照组入选30人,4人由于病情恶化,电话沟通障碍而中途放弃,失访率为12%。两组最终完成研究的共为5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诊断、HBV-DNA定量比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入院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信息的延续。出院后电话随访,对照出院后指导方案了解病人出院后适应情况并指导;出院后1周家访,了解病人居家护理,现场指导。②管理的延续。对病人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反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实施一种连续、一致的管理;对进行管理的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统一干预措施,从出院时的指导,出院后3d电话随访,出院后1周家访,以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直至6周结束,确保管理的连续。

1.4观察指标

1.4.1生存质量评定量表[5]量表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5个方面。根据量表统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存质量越高。

1.4.2慢性肝病问卷(CLDQ)[6]CLDQ是第一份专门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该问卷包括腹部症状(abdominalsymptoms,AS)、乏力(fatigue,FA)、全身症状(systemicsymptoms,SS)、活动(activities,AC)、情感功能(emotionalfunction,EF)、焦虑(anxiety,WO)等6个领域,各个条目及维度总分均为正向1~7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CLDQ量表评分进行比较。

2.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CLD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比较见表1、2。

表1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虽然绝大多数疾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或缓解,但是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离院之后仍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7]。伴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成为了近些年护理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仍需要连续口服抗病毒药物,随着出院后有关知识逐渐淡化,不能及时满足健康需求,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乙型肝炎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制定一个适应家属需要、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延续性护理能够为患者出院后提供持续的护理服务,不受出院的限制,在家仍可得到肝病相关知识普及,能正确引导患者生活中的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自我护理水平,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延续性护理通过对病人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开发病人及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从各项目得分看,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身体活动得分最高,说明病人在此方面的生活质量较差,护士应指导病人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适当的活动。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较出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只有症状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身体活动及情感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情感维度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得分有所上升。可能与对照组病人出院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关。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分析:延续性护理要求护士在病人入院初就要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和出院计划,在住院期间就要考虑到病人出院后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病人和(或)家属参与,针对家庭具体情况制订计划,以便出院后能够实施。病人出院后不仅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必需的延续性医疗照护,并且能在家人的陪伴及协助下,学习自我照顾及得到较独立的生活方式,病人的情绪及心理较易得到满足,国外有研究也证实老年人即使患病也更愿意居住在自己家里[8]。本研究在家访时发现有家人支持的病人精神状态更好,尤其在情感上更容易获得满足。

延续护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HennekBK首次提出,90年代逐渐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至家庭或社区,强调住院护理计划和出院护理计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并充分体现出院护理对居家康复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性。运用延续护理理论,设计符合当前我国实际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由医院护士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护士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也体现了整体护理理念和优质护理的精神,尤其在慢性病康复管理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可以在护士的人力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三级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55~655.

[2]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517~2520.

[3]ColemanEA,BouhCE.Improvingthequalityoftransitionalcareforpersonswithcomplexcareneeds[J].Journalofthe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2003,51(4):556~557.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

[5]吴创鸿,邓启文.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8~220.

[6]吴创鸿,邓启文,纪晓抒,等.慢性肝病问卷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60~62.

[7]施阳,李燕婷,任宏,等.上海市社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防治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3):121~125.

[8]ShepperdS,DollH,AngusRM,etal.Avoidinghospitaladmissionthroughprovisionofhospitalcareathom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inpidualpatientdata[J].CMAJ,2009,180(2):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