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巧用简易教具“偷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地理教学中巧用简易教具“偷懒”

于爱风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

地理知识大多很抽象,需要理解的知识多。初一新生,刚接触这一学科,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又多以理解为主,一下子接触如此多的地理原理,往往几节课下来学生晕头转向。如果不想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很容易就丧失了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而要帮助学生理解,靠一遍一遍空洞、枯燥的陈述难以奏效,巧用自己动脑动手准备的教具演示,将想象的东西化为看得见的动态演示,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特殊的教具——肢体

肢体既是特殊的语言又是特殊的教具。这一教具最大的好处是方便,随时可用。

在地图方向的判断处,“面朝北,左西右东”,如果仅限于纸上谈兵,学生理解不透。可利用肢体教具演示,让学生一起跟着演示一遍,方法是:二手侧平举,面朝北方,看左手指向?右手指向?学生一看,左手确实指向西方,右手指向东方。演示一遍学生就忘不了了。地球公转的学习,学生一定要了解它的动态过程,Flash播放动态效果好是好,但速度太快,细节学生领悟不到,来一遍肢体教具的慢动作回放,有趣又管用。方法是:找一个学生扮太阳,伸着胳膊,教师手拿地球仪边让地球仪自转边绕“学生”转大圈,转大圈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地球绕太阳转动过程中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是斜着身子绕着太阳转,转动到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如此这般一折腾,学生看热闹的同时理解得更透彻了。

二、源于生活的教具

地理教具可精可简,简单的教具身边就有,只要用心,不难找到。地形图的教学中,有关山间河流小溪在山脊发育还是山谷形成,学生凭想象推断容易出错。而利用一颗元椒一杯水一目了然,过目不忘。方法是选一颗“山脊”和“山谷”明显的元椒,将一杯水从无椒上缓缓地倒下,水明显沿“山谷”向下流。又如,地球运动到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这一知识的理解可用手电筒演示。同样,东西半球的划分可用一只苹果、一把小刀演示。这些简单又实用的来源于生活的教具,好好利用便可成为我们偷懒的宝贝。

三、自制教具闪亮登场

地图学习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的关系是:同样图幅,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初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关系感到困惑不解,有的学生靠死记,往往容易忘记。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具,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就化解了。方法是:找一张硬纸板,在中间抠一个约15×20cm大的窗口,窗口代表同样的图幅。选一张图投影在白板上,先把图放大,但比实际小,看窗口涵盖了多大的范围;再把图缩小一定的比例(比例尺小了),再观察窗口的范围。二次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通过对比,学生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

利用教具“偷懒”,“偷”的是少费口舌无味地解释,进而少浪费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懒”;“偷”的是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代替苦口婆心劝其学好地理的“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