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需要有点“人间烟火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诗词歌赋需要有点“人间烟火气”

王子瑞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116001

摘要: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学者们吟诗作对,创作出许多诗词歌赋让人们吟唱流传于世间。年代变迁,语言慢慢的从简化,白话文的出现开始,人们越来越追求简洁的书面表达,咬文嚼字越发显得很繁琐。语言文化越来越简洁,人们交流更直接清晰,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古文却也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关注诗词歌赋,读诗的人少了,写诗的人也少了,诗词歌赋眼看就要失传,此时最需要的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让诗词歌赋添上“人

间烟火气”,走入人民的生活。

关键字:诗词歌赋失传贴近生活

1.引言:2017年度《中国诗词大会》“00后才女”武亦姝惊艳的夺下了大赛的冠军。随着武亦姝的声名大噪,诗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人们开始关注诗词,关注汉语言文化。诗词歌赋的存在在人们看来是花前月下,佳人才子们吟诗作对,凡人触之不及。其实不然,广读诗词,遍观其境会发现诗词歌赋都是诗人们有感于生活,取材于人间烟火,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民生事事相连。

2、诗词歌赋为什么需要“人间烟火气”

2.1诗词的现状

中国的博美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一早就奠定了诗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古诗词无处不在,无论是高官贵人还是乡野村夫都好写诗作词,切磋交流。古诗词一直散发着自身魅力,不断发挥着积极作用。古诗歌是诗人们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创作出带有丰富情感色彩的作品,人们流传吟唱于民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有利于各地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的交流,更是男欢女爱之情传达的最佳方式。慢节奏的生活适合咬文嚼字,时代变迁,如今世界节奏变快了,交流通信极为便利,人们自然而然舍弃了繁琐的书面传达方式,古诗歌被人们视为古文化瑰宝,凝聚着古人们的智慧,被展列着,高高在上。

2.2“人间烟火气”给诗词带来的好处

人们逐渐的远离诗歌,诗歌面临着"难产"的状况,作品越来越少,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忙于生计,疏于诗意的生活,睁开发现美的眼睛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到处都蕴藏着我们视而不见的诗歌。好在改革的出现总会顺应时代的潮流,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白话文的出现,现代诗歌开启了新的纪元,文化革命的整改自然也波及到了诗歌。白话诗歌的自由形式颠覆了以往默守陈规的条条框框,可以以白话自由的写作,文坛迎来了新的启蒙时代,学者们纷纷跃跃欲试,文学乐坛一扫止步不前的老派腐朽之气,吹进自由的文艺复兴之风。人们一改诗歌高高在上的朦胧感,采用创新的口语化形式自由抒发情感,更多的出现了描写民生之事,贴近了人们的生活,又一目了然轻易能够体会,百姓有感于心,更愿意去捧读,添上了"人间烟火气"诗歌自然而然就融入人们的生活。

3、如何让诗歌添上“人间烟火气”

3.1创作的诗歌取材于生活

古诗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格式千篇一律,由于史上男诗人居多,情感抒发多是壮志难酬和保家卫国,这些情感对和平安逸的当代人来说过于复杂难以理解,时代背景变了,人们的情感体系也与时代同变化,人要不断向前看,现代人更多关心的是探索生活的真谛、探寻生活的乐趣,可见平凡之中的真理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纵观时代风云,现代人各行其事,大多独居于都市,渴望陪伴和被人理解,好的时代作品应该顺应人们的心境、体现时代的背景,从都市人们孤独渴望陪伴的层面来剖析,诗歌自然就顺应了大众的节奏,名家们如果把握住机会,就能创作出成为新时代标杆的诗歌。从平凡的生活出发,揭露生活的艰辛矛盾,描绘生活平凡之中的乐趣,表达民众强烈的心情,创作出贴近民生,高度还原真实性的诗歌,将会带领人们感受生活,帮助探索生活的真谛,探寻生活的乐趣。

3.2让诗词通过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

"人间烟火气"不仅是让诗歌戴上了时代的光环,还能使诗歌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新时代。互联网就是"人间烟火气"让诗歌传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越来越多的文化通过互联网以娱乐的方式让人们重新提起兴趣,《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重拾旧文化,以全新的方式演绎,让诗歌文化重新走进家家户户。让诗歌成为娱乐是"人间烟火气"的一大成功之举,或许常人对诗歌的见解不够深刻,但是情感百态,没有高尚的情感,粗俗的见解或许更为一阵见血,也不失为标新立异的做法。媒体的介入让诗歌重新掀起了全民追捧热潮,促进了人们与诗歌的互动。选手、嘉宾、主持人、观众不断发挥意见看法,互动交流,屏幕前的观众更是通过评论、弹幕实时参与节目的互动,共同掀起新的一波"汉语言文化"热潮,让我们传统的文化沾上"烟火气"更加亲民。就如木心所言: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那个一切都很慢的年代,书信显得那么珍贵,“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所言极是书信对于往来的重要性。现如今,写信之人极为罕见,在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代显得如此多余和累赘,渐渐的从生活中消失,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书信消失了,蕴含的语言文化永远都不会消失。我们需要的是让语言文化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进入大众的生活,让中华语言文化在平民百姓家施展魅力大放异彩。

总结: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人们赋予诗歌某种情感,尽情的抒发着,宣泄着,哀悼着,纪念着……诗词更应该承载着历代人民的心路历程,体现时代背景,呼应民心。关注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处处有新意,处处是诗歌,最美不过“人间烟火气”。

【参考文献】

[1]方守金.《诗词意向的魅力》.2003

[2]杨刚,王圣.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休闲思想探析.《体育文化导刊》.2005

[3]杨彩贤.浅谈“诗与自由”之间的关系.《科技资讯》.2006